HCFC淘汰工作已步入快車道,冷媒替換的方向近些年也一直處在激烈的討論中,2015冷博會市場行來到了浙江永和製冷股份有限公司,與總經理童建國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
童建國表示,冷媒的選擇上要綜合考慮安全性、環保性、性能和經濟性四個主要指標,可謂是一個綜合的考量。
「在環保方面,R32近年來發展很快。」童建國表示,R32的ODP的指標是0,GWP的指標也是相當不錯,從性能的角度來說R32與R410A的性能在製冷方面相當,對商業系統來說非常好;從經濟性角度來說,R32的經濟性與R22、R410A是相當的;從安全性來說,R32可燃性較弱,相比R290更容易在短期內獲得市場接受。R32的缺點是臨界溫度低、排氣溫度高、全球變暖潛值較高等,這些問題直接限制了R32更廣泛、更長遠應用。
「當然發展的關鍵就要看製冷劑生產企業如何去應對。目前由於目前利潤較低,很多生產企業都在虧本經營,所以導致一些生產裝置處於閒置狀態,不過我很看好R32的發展前景,總體來說會是一年比一年好。」
對於R290的發展趨勢,童建國認為其具有環保、高效的特點,應用領域廣,在家用空調領域可能會有較大的空間,不過由於可燃性,需要通過技術手段確保使用安全,通過法規、標準等規範使用,所以R290的推廣使用或許短期內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關於碳氫製冷劑的替代,童建國則表示:「小規模用碳氫是會存在的,大規模推廣幾乎不可能。」不過童建國認可碳氫製冷劑的潛力,他表示,歐洲地區非常講究環保,看他們的價值取向基本都是關注GWP值,歐盟就不鼓勵GWP值高於150的氟化溫室氣體在系統中使用,碳氫製冷劑作為純天然的冷媒,未來也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而在二氧化碳製冷劑的未來發展前景上,童總認為關鍵在於生產工藝:「二氧化碳作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不但性能穩定、極易獲取,還無毒環保不可燃,但其高臨界壓力和低臨界溫度的自然特性也使其面臨諸多問題,二氧化碳的臨界點壓力是7.37兆帕,二氧化碳製冷循環的放熱在臨界壓力以上,而吸熱過程在亞臨界條件下,形成跨臨界循環,使得二氧化碳製冷系統效率低,對水質要求較高,同時在製冷設備的基礎上,對壓縮機、換熱設備、附屬設備、閥門、管路及管件的耐壓強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設備跟不上,其發展自然就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