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需要更多的「金桔獎」

2021-02-20 發展簡報

雖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一種健康的生態,但這種多元並不意味著沒有主旋律,沒有共同本質。目前的中國公益行業正是如此,一些公益大咖的公開言論,初衷可能是激發大家對公益方向和定位的思考,但卻不幸被許多公益從業者當做標杆和未來的公益方向來理解。

 

比如關於公益商業化的討論,原提出者的目的可能是提示公益機構要以商業機構的運作和管理思維、理念來提升公益機構運作和管理的效率。但卻被不少公益人片面理解為公益組織都應商業化,甚至認為只有商業化才是未來出路。

其實,在討論中,應該明確所謂公益的商業化更多的是指用商業思維和理念來提高公益組織的運作和管理效率。在運作模式上,只有一部分公益工作是適合企業式的商業化的,尚有很多領域的公益並不適合商業化,只能以傳統的公益模式去開展。

 

又如關於公益規模化的討論。原提倡者的初衷可能是認為公益項目應儘可能規模化,這樣才能擴大項目效率和影響。但卻被不少公益人片面理解為只有規模化的項目才是好的,這使得那些處於探索期或服務於少數群體的項目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使得一些公益人懷疑是否應該繼續手中的小規模項目。

因此,在討論公益規模化的時候,我們應該清楚:首先,能夠規模化的項目的確能夠產生更大的效益和影響;其次,並不是所有項目都適合規模化,一些處於特殊環境中的少數群體,仍然需要多元化和定製化的項目服務;再次,項目的規模化需要由小變大的過程,也即目前規模化的項目也是從小項目開始,並從小項目中提煉出來的。比如希望工程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覆蓋全國的,也是由一兩所學校開始鋪開、推廣的。

 

再如,關於公益創新的討論,原提倡者的用意可能是希望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思維、新方法,在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同時關注新問題,這樣才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然而,經過大張旗鼓的宣傳後,不少公益人將創新片面化,成了非創新項目,或為了創新而創新。遺憾的是,一些基金會也開始調整資助方向,從支持傳統性項目變為只支持所謂的創新項目。這種誤導使傳統的公益項目和幹預手法越來越被邊沿化。

 

然而,在新的社會問題不斷出現的同時,尚有許多傳統性社會問題需要繼續關注。比如大量的弱勢人群仍面臨傳統性生存與發展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以傳統的方式去解決。因此,我們在討論公益創新時,應該明確,我們在注重吸收新思維、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時,不得不繼續解決傳統或常規性問題。無論新舊社會問題,仍需要傳統或常規性解決方法。「新」與「舊」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因此,公益界需要設立公益輿論導向方面的「金桔獎」,評選出正能量的公益輿論導向者或機構,讓中國的公益在不斷吸收新理念、新方法的同時,不忘初心,不忘方向、穩紮穩打的發展下去。

相關焦點

  • 金桔獎 | 新一屆金桔獎需要您的一份支持,讓資助更酷!
    各位關注民間公益的小夥伴:第四屆「中國基金會評價榜」(金桔獎)的籌備工作已經拉開了序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這可能是唯一一個由民間公益組織發起的,通過NGO的視角,來對國內基金會做出獨立評價的獎項。自2013年由五位公益人「突發奇想」發起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
  • 【年輕群像】公益女孩張姊怡:「讓更多人相信青年人的力量」
    19歲時獨自前往肯亞貧民窟支教,用眾籌的方式為動物保護組織貢獻力量,資助貧困學生繼續讀書,致力為中國公益事業做點實事,她就是公益女孩張姊怡。AIESEC並不是直接產生影響力,是通過培養更多人,影響更多人去產生間接的影響力,也期待這些人在十年、二十年後在各行各業產生社會影響力。所以我在我身上看到了這種間接的影響力,那這五個人也會影響到更多的人去做更多公益的事情。」
  • 歡迎關注「責任中國2014公益盛典」 冰桶挑戰的中國模式獲公益行動獎
    "責任中國2014公益盛典"隆重舉辦冰桶挑戰的中國模式獲公益行動獎
  • 中國公益在線網五月一日起相關調整通知
    各地工作站、公益愛心團隊、各位公益記(錄)者:     五一後,中國公益在線網做如下調整,主管單位
  • 講座預告丨中國社會公益自然保護地(英文)
    2021年1月27日(周三)22:00-23:30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月27日(周三)9:00 – 10:30 註冊:請點擊文章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連結註冊 主持人:James Levitt,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土地與水資源保護項目主任 嘉賓:靳彤,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主任
  • 2017年度精選文章TOP10,一起發現和創造公益傳播的更多可能
    你是否如我們一樣,關注「公益傳播」本身,把它當成一個關注的對象? 又或者,你是相信公益傳播可以助力公益事業發展,促進社會變革?2017年,我們關注了許許多多的傳播議題。從「蘋果紅了」到H&M焚燒新衣,從林奕含自殺事件到紅黃藍虐童事件,從螞蟻森林到99公益日.
  • 保樂力加中國發布「公益大使」雷佳音參演公益宣傳片
    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領域中極具影響力的高端智庫,始終為助推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努力。保樂力加集團自成立之初便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根植於心,希望通過履行承諾來改善集團乃至整個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
  • 公益在行動: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以博愛肩負起品牌使命
    不僅著重於自身領域的卓越創新,更同時堅持公益事業,以博愛之心肩負起品牌使命。自1992年創建至今,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的公益腳步從未停止。由其捐資原始基金的「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著重關注「健康、扶貧、助教、助災、環境保護」六大領域。
  • 最強中國會長合作服務聯盟再次出發 為公益助力
    第二屆廣汽傳祺杯·中國企業家公益徒步挑戰賽 報名通道正式開啟(公眾號發送 報名 即可了解參賽詳情)「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輝煌之意。2021年5月下旬,第二屆廣汽傳祺杯·中國企業家公益徒步挑戰賽暨中國會長經濟合作峰會將於甘肅省敦煌市舉行。即日起正式開啟線上報名活動,除了廣東行道天下文化傳播公司報名渠道外,同時也在賽吧APP上開通了綠色報名通道,並為本次大賽配備了近20人的專業客服團隊進行一站式貼心服務。
  • 中國公益在線忻州志願者走進特別大家庭
    中國公益在線(公益記者 黨永安)山西訊 :7月30日上午,中國公益在線忻州公益志願者與志願山西.五臺志願者來到原平市樓板寨鄉西莊村,
  • 廣東省鳳凰公益慈善基金會 ——有軍人情懷的公益基金會
    他將戰鬥精神揮灑於天地之間,將革命信仰舉過頭頂,在生死考驗中標定了靈魂站立的高度、鑄就了中國軍人的豐碑。這是何等悲壯的場景,這張照片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鳳凰人的心!廣東省鳳凰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周芷莉女士是一位極具軍人情懷的企業家,做為企業家,她充滿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為一名女性,她崇拜英雄,熱愛英雄。
  • 馬建國:中國需要更多的育馬者杯賽事--1賽馬網
    說到「玉龍育馬者杯」,馬建國第一個反應就是很好,緊接著他說了一句,「還要更多。」他告訴第一賽馬網,現在新疆天山馬業旅遊娛樂投資有限公司的馬場裡有十多匹一歲的國產純血馬。賽事場次增多,比賽報名經費也會相應增加,但馬建國說這個完全沒問題,「畢竟發現一匹好馬相對於賽事報名費來說更具有價值,一匹好馬不止能體現在賽場上,更多的是能讓我們的馬場培育更多的、血統優良的馬匹。」
  • [公益]小橙大愛-阿里巴巴中西部網際網路公益講座行啟程
    這是一次網際網路的星火計劃將網際網路的火種播撒在學校,工業區,城市,鄉鎮的各個角落用公益演講的「星星之火」點燃每個平凡人的網際網路的夢想讓夢想匯聚讓火焰燃燒讓每個人感受網際網路的熱度! 這是一次需要「你」加入的行動!
  • 米公益創始人莫子皓:光華歲月如何助力公益創業?
    ,使用商業方式籌資、運營和管理三年多後積累了60餘萬用戶,累計捐贈資金360餘萬;2014年榮登CCTV《中國創業榜樣》節目及鳳凰衛視《公益中國》欄目;並於2016年順利完成A輪融資。 對於公益+網際網路的結合,他又是如何讓公益遠見與市場化宣傳相互借力?  求學光華,為創業增添了怎樣的資源與支持?這些經驗如何被更多的同學借鑑? 9月26日晚七點半,米公益創始人莫子皓將現身光華2號樓214教室,為40名觀眾揭曉答案。
  • 日本公益法律制度探秘之內閤府篇
    2015年6月7日,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研究中心一行十人,親赴日本相關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以及專業服務機構開始進行為期一周的深度考察。
  • 常春藤聯盟亮相第八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會
    9月18日至20日,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亮相第八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會。第八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以下簡稱「慈展會」)由民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工商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中國慈善聯合會共同主辦,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
  • 『公益微電影推薦』看電影也是做公益
    何緯豐:微電影使每個愛好電影的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導演夢。傳統電影拍完後當然希望很多人看到,可是在大數據的時代下可以挖掘到更加細分的人群,針對少數人群拍攝微電影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微電影可以定位投放,這也是公益微電影可以借鑑的,如果不能影響更多人,是不是可以更有針對性,內容可不可以有更加精準的定位。
  • 康樸(中國)大型公益演唱會舞動滇東明珠!
    各位康樸(中國)的小夥伴們,想知道我們在陸良搞出了什麼大動作了嗎?請聽我慢慢道來。2019年6月24日,以「中德合作典範 服務中國三農」為主題的康樸(中國)攜手昆明齊瑞豐在陸良這個冬暖夏涼的美麗小鎮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公益演唱會。
  • 向光而行,一場堅守了六年的影像公益
    ,目的是想讓家鄉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12月18日,在廣東中山舉辦的第六屆完美公益影像節以「向光而行」為主題,講述了十個善行者的故事,展現了平凡人的不平凡的情懷,用影像傳播正能量,溫暖人心。2020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此次該公益影像節也特別推出《2020最美逆行者》抗疫致敬短片,用鏡頭銘記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並向逆行者們,致以「最美善行者」榮譽,讓「向光而行」的精神鼓舞更多人。
  • 公益義賣誕生記——公益事業部老萬的案頭札記
    然而,新冠疫情來了,線下的活動不能做,我們的公益工作應該怎樣開展?但是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公司還是積極向疫區捐款800萬元,員工們也是捐款熱情高漲。大家對公益的熱情、對責任的擔當讓我們非常地震撼和感動。我們就是在這個崗位上做公益的人,絕對不能讓公益這個事情停擺。因為孩子們的成長不能停,鄉村兒童教育不能停,做公益的努力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