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罪惡之城》。這絕對是我看過的最佳漫改電影,無論是劇情表述還是畫面呈現或是思想利益皆為非常精彩的處理。
原漫畫出自弗蘭克·米勒,所以在大體架構上襲承《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動漫)》的風格,構建了黑暗與罪惡交織的架空城市——罪惡之城。
但略顯差異於其設定,比起哥譚市,罪惡之城更多了一種含蓄的陰險,頗有陰謀論的氣息,缺少對正義演繹,是放大的社會陰暗面,具有更多的普世價值和社會黑暗的總結,思想上也更深邃。
《罪惡之城(漫畫)》本身絕對是優秀的電影素材,但在《罪惡之城》電影中的特殊且藝術的光與影運用之下,整體轉化非常新穎獨特,實在是至今為止我見過最奇妙的cos、最高級的漫畫還原,基本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motion picture如何通過光影來概括黑白二維漫畫的立體效果,我個人的總結是:在三維空間中通過大塊的光影的極端化對比(素描的技巧,通過陰影突出亮面)產生一種平面化的強烈的視覺衝擊(《罪惡之城(漫畫)》使用的是黑白色塊,這點上很契合電影對光影的捕捉特點,另外在一些特殊的人物器官或道具上會使用一些明度純度高亮度低的色彩,如:鮮紅的嘴唇)。
如此的黑白的選擇在限制了色彩的同時卻給予畫面處理了更多可能。
同樣高度還原的還有構圖,整體宏大的視野以及俯瞰的視角非常符合原漫畫的畫風,感情基調上是一種對整體城市所有黑暗的觀察、審視,也非常符合漫畫中畫面層次的調控,即黑白平鋪的背景、光影立體的環境和細緻簡潔的人物。
這裡有一個我很喜歡的例子,就是一些人物會反光的眼鏡,我想這大概是一個很突出的一個漫畫呈現技巧了。當然很大程度上畫面感還取決於場景布置和道具選擇。
其實《罪惡之城》的場景多是室內布景或是電腦製作,但在風格上更注重其光帶來的立體感,而不是精益求精的真實感。至於道具,這恐怕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①汽車,所選車型都是排量很高的寬轎車,還有的車型是跑車或敞篷,兼具流線型的外形和奔馳時帶風的感覺,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漫畫中的瀟灑美感。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就是汽車在有坡的公路上行駛遇到上下坡的交界,都會有一個彈起來的特效,看起來真是極其刺激的追車場景。
②血漿,最藝術的選擇。為了突出噴血而製作的帶螢光劑的血液通過電影的光感得到了更高的視覺衝擊力。
③服裝,包括風衣以及妓女服裝等特殊的服裝質感都非常好,整體剪裁合體,很有一種英俊而邪惡的氣息。
其後還有兩個重要細節;突然上色的某些器官或道具,一些剪影場景;這兩點都為電影增色不少,但重點還在於還原漫畫的直接敘事。
其實,本身城市規劃也是一個很贊的看點,包括故事,但我認為這屬於漫畫創作的部分,所以不進行詳談。
不過電影中融入了一定的cult元素,確實令整體故事產生了厚重的藝術氣質,像文質彬彬的老海盜,比起努力立體化真實化的普遍漫改更加靈活。
最後,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對應一些漫改、遊戲改(王牌特工、自殺小隊、刺客信條、黑暗騎士系列等),雖然其中也有失敗,但這主要是素材配比的把握問題,整體上我認為加入一定的Cult素材視頻商業化ACG電影改編的未來走向,一旦其擁有好萊塢的固定模式,其商業競爭力非常強大,畢竟在現在信息爆炸時代下的顧客更傾向於購買帶有一定可容忍含量的小眾文化的產品來自我包裝,而這些亞文化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其強大互動能力,符合受眾對特別又合群的購買要求。不得不說《罪惡之城》是漫改電影甚至cult電影、藝術電影的中的極其優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