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歐地區發揮重要作用的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白羅斯(白俄羅斯)歷史淵源深厚,目前兩國組建了「俄白聯盟」,來增進兩國之間的聯繫與協作。「俄白聯盟」有什麼歷史背景,前景如何呢,又會走向何方呢?
一、蘇聯解體後建立「俄白聯盟」
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與白羅斯獨立後,急需加強與彼此的關係來渡過難關。兩國籤署了不少合作協議,旨在提供更多的經濟、文化甚至軍事融合機會。
然而兩國間的聯盟一直較為鬆散,實體的性質仍然含糊不清。事實上該聯盟一體化程度並不是很強,白俄羅斯希望借該聯盟加強本國的經濟,與俄羅斯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俄羅斯則希望藉助與白俄羅斯的聯合來提高自己的區域影響力。為了協調經濟差異,兩國近年來一直在舉行各式一體化談判。
1999年兩國間的聯盟正式形成,其希望構築起一個貨幣、經濟、貿易等領域一體化的橋梁,然而目前來看,該願景並沒有完全實現。
二、「俄白聯盟」傾向於經貿領域
根據《俄白聯盟條約》,最高聯盟議會是整個聯盟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兩國總統、總理和兩國議會的議長組成。每個國家在聯盟議會中都有一票表決權,這實際上意味著所有決定都必須獲得兩國一致通過。
聯盟還擁有一個部長理事會,由兩國總理、外交部長、經濟部眾、財政部長和負責國際聯絡的國務秘書組成。兩國可以直接從部長級層面藉助聯盟對接相關經濟合作事項,同時提高了兩國在經貿領域交流的效率。俄白聯盟還擁有由九名法官組成的聯盟法院,法官任期六年。以及審計院,控制預算的執行。
在聯盟中,俄羅斯與白羅斯都保留主權和獨立地位,兩國仍然對自己的內部事務和對外關係擁有全部的決定權,「俄白聯盟」最像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
圖-俄羅斯在獨立國協的形象
三、俄羅斯過於霸道,引起白羅斯擔憂
事實上,「俄白聯盟」之所以一體化程度並不高,除了其鬆散的性質之外,還和俄羅斯的外交風格和兩國間在某些利益上的衝突有關係。俄羅斯在獨立國協當中的外交政策趨向於霸道,導致周邊鄰國並不能夠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和俄羅斯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尤其是在2008年出兵南奧塞梯與喬治亞交惡,以及2014年武力幹涉烏克蘭內部衝突之後,俄羅斯在周邊鄰國當中的形象日漸變差,所以白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擔憂。
圖-白俄羅斯人
兩國在其他方面也有實質上的衝突,就比如能源領域。白俄羅斯在2001年恢復海關管制,並暫停兩國間的關稅同盟,直到2010年才恢復。本來兩國還打算在整個聯盟中實施通用貨幣的行動,但這些行動都告失敗,「俄白聯盟」實質上已經走向 「名存實亡」的地步,未來會如何發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