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一些汙水公司、汙水公司改名為「淨水公司」、「淨水廠」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樣改名有沒有什麼問題?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谷林
有朋友的女兒在一家汙水廠上班。前幾天,她忽然問我:汙水處理公司和供水公司哪家好一些?原來她女兒的公司改名了:原來叫汙水處理公司,現在改叫「淨水有限公司」。她以為自己女兒的公司改做供水業務了。
然後我查了下相關新聞,並在企查查上查了企業的更名信息,結果是:「汙水公司」就是改了個名,業務並沒有發生變化。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經百度搜索發現,曾經有很多汙水公司、汙水公司都改名為「淨水公司」「淨水廠」了。比如:
安徽網2013年11月5日報導,合肥新建汙水處理廠改名「淨水廠」;成都商報網2018年4月22日報導,成都汙水處理廠16日正式更名為成都市淨水廠;蘇州新聞網2020年8月15日報導,「蘇州高新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更名為「蘇州高新水質淨化有限公司」,其下轄的5座汙水廠也同步更名為「淨水廠」。
結合上述誤會,這裡會有一個疑問:汙水處理公司或汙水廠改名為「淨水公司」「淨水廠」在專業上合適嗎?網上也有人問:這種改名是否是偷換概念?
作者查閱「淨水」詞條,發現主要有三種解釋:
一是用作名詞,指潔淨的水;二是用作動詞,指清除雜質,使水淨化;三是用作名詞,指經過淨化處理的水。主要指經過水處理淨化工藝後可直接飲用的管道供水和瓶裝水。
如果依照第二種解釋,汙水處理本就是通過一系列水處理工藝,讓汙水水質得到淨化,達到一定標準,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因為第一種和第三種含義存在,「汙水廠」改「淨水廠」還是會引發一定的誤解。
前面提到的幾家公司,也都在更名同時做出了相應解釋:
根據報導,成都汙水處理廠更名為「淨水廠」是為更有利於體現汙水處理水質淨化及再生水回用的雙重功能。蘇州高新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更名也是為了為更好地向社會大眾清晰傳遞水質淨化理念,提升公司的行業美譽度及社會形象。合肥新建汙水處理廠的更名,帶給周邊居民的感覺是「親切了不少」。
從這些報導裡可以看到,三家公司的更名原因基本一致:主要都是為了有個更好的對外交流界面,更好地體現公司的價值,提升品牌形象。
而結合一些「汙水廠反致汙」的事件,政府的苦心其實可以理解。汙水處理廠雖然不是產汙單位,但其必須符合相應標準排放。因為各種原因,排放不達標,就會讓自己變成了「排汙」單位。事實上,不僅如此,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2019年報導,海南海口市計劃在瓊山區海南花卉大世界裡建立濱江西一個汙水處理廠項目就遭到了周邊商戶以及附近村民、住戶的反對。而這樣針對汙水處理廠的「鄰避事件」並不罕見。特別是在固廢處理領域,針對垃圾焚燒的「鄰避運動」就曾在全國各地沸沸揚揚、此起彼伏。為此,近幾年的一些垃圾焚燒廠也多改名為再生能源發電廠。
那麼在水處理領域,對此有沒有相關規定,又是如何解釋的?
《淨水技術》是1982年創辦,由上海科協主管的水處理專業科技期刊。其孫姓編輯就此問題對作者解釋:「淨水」涵蓋範疇很廣,對於汙水處理廠是否可以改名為淨水廠,並無相關的專業規定。常規上講,還是將上水歸為自來水廠,下水歸為汙水處理廠。將「汙水廠」改為「淨水廠」可能也有一些地方特色或習慣在裡面,比如北京一般把供水謂之給水,上海包括長三角一帶都習慣稱為供水。
作者在中國水網交流群裡調查時,也有群友對孫編輯的說法表示認同:南方叫淨水廠比較多,可能只是個語言習慣。
「在華南這邊,汙水廠叫水質淨化廠的比較多。尤其是深圳,基本統一都叫水質淨化廠了。」對於改名,北控水務一位魯姓專業人士也對作者如是說。他介紹:「很多的汙水處理廠改名水質淨化廠,有很多個原因。一是,換個名字,聽起來好聽,讓老百姓或者外行人聽著好像不是一個汙染的地方;二是,有些汙水廠建成了地下式的或者半地下式的,周邊配套了一些親民設施,如綠道,花園,停車廠等。這個時候人與汙水廠可以彼此互融,所以改名水質淨化廠。例如深圳地區現在建設的汙水廠都是地埋式的,所以叫水質淨化廠,個人覺得無可厚非。」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回復作者:汙水處理叫水質淨化廠或者其他,在國際上都有。比如美國的汙水處理廠,有叫水質淨化廠的也有叫水汙染控制廠的。在國內,二三十年前,深圳的汙水處理廠一開始並不叫汙水處理廠,就叫水質淨化廠。
而在日本,淨水廠一般是指對原水包含地下水進行淨化處理,提供居民飲用的供水設施。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杭世珺對作者解釋:「在日本,汙水廠如果叫淨水廠,就特別容易和供水廠混淆。」
北控水務的魯姓專家,也曾被人問起,工作的地方是不是做飲用桶裝水。他2004年第一次看到淨水廠的名字的時候,還專門問過政府方。政府領導的回覆和合肥汙水廠的理由差不多,他們覺得叫汙水廠的話,給周邊的居民的感覺不好,叫淨水廠居民感覺會好很多。
所以,「汙水處理廠改名為淨水廠,其實政府是花了挺多心思的」。
雖然政府「苦心」可以理解,但這種「汙水廠」改名「淨水廠」的事情,也遭遇了中國水網群裡的一些人的不解和質疑。在大眾的認知裡,還是桶裝水、瓶裝水公司叫「淨水公司」更多見,更符合常情。魯姓專家和開頭朋友的遭遇,也說明了這其中可能存在的誤會。有人說,與其這樣費盡心思改名,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如果做好汙水廠建設和運營,只要真正做得漂亮、做好了,民眾自會認可。
杭世珺和王洪臣一致認為,如果進行了深度處理,實現了汙水回用,汙水廠其實也可以叫做再生水廠。但對於汙水廠更名為「淨水廠」,他們都有所保留。
杭世珺特別表示:「政府和企業,從民眾感知的角度改名可以理解。從水質淨化的角度,汙水廠如果叫水質淨化廠也還可以,因為汙水處理,從接收到排放,其實也是一個水質淨化的過程,但不合適直接叫淨水廠。建議不要叫淨化廠。」
王洪臣也同樣認為:「個人的意見還是叫汙水處理廠比較好。這是國際上比較正規的說法,建議按正規的說法叫汙水處理廠更好。」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介紹,當前中國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面臨高質量發展的升級。高質量發展之下, 對汙水處理提出了新要求。汙水處理越來越注重人民對水環境改善的感知。過去20年,排放標準提升、水環境質量要求等成為中國汙水市場發展的驅動因素,未來,系統化、精細化、生態化、資源化、社會化、低碳化將是汙水廠發展的方向。
傅濤認為,汙水廠改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產業發展的方向。但是他反對名不副實、純粹只是改名的行為。他希望汙水處理企業能以自己的真正行動,推動汙水處理行業提質增效。為此,前不久,E20環境平臺與16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籌備發起「雙百跨越」汙水處理標杆聯盟,即是以此方向為目標,希望通過找尋一些汙水廠標杆項目作為引導,推動汙水處理服務升級。
本文作者:谷林,E20綠谷工作室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是E20環境平臺特別成立的深度內容生產部門,立足產業使命,透析產業變遷,挖掘產業故事,訪談產業人物,展現環保情懷。由谷林、全新麗擔綱主筆。
「E20水網固廢網」公號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若轉載,請聯繫授權。違者視為侵權,本公號將保留對侵權者追究版權責任的權利。申請授權可聯繫汪女士微信:zp234268。
編輯 |汪茵、王媛媛
統籌 | 李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