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最需要感謝的就是我永遠永遠的偶像,譚詠麟先生。因為不管我多不受歡迎的時候,他都一直沒有放棄我,一直鼓勵我、支持我。我自問沒資格做他的接班人,但是我不會辜負他對我的期望。」
校長譚詠麟在李克勤的歌唱生涯裡穩穩噹噹地存在著,影響他,指導他,提攜他,最終和他並肩站在舞臺上盡情演唱。
在李克勤的印象裡,這就像一場深秋的夢。
1985年,熱愛歌唱的李克勤參加了香港19區歌唱比賽,比賽曲目用的是自己偶像譚詠麟的經典曲目《霧之戀》,嗓音清澈的他奪得頭籌,成功籤約金寶麗,和自己的偶像共事於同一家唱片公司。得到籤約通知後,他看著貼滿房間的偶像海報,在被窩裡翻來覆去,興奮的難以入眠。
那時候,譚詠麟在李克勤的生命裡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
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情景讓譚詠麟印象深刻。那天,校長為籌備接下來的演唱會正在舉重鍛鍊身體,突然一邊冒出個腦袋,對方眼睛直直的看著他的肌肉,說了一句:「Alan,今年勁歌你能拿多少首歌啊?」那人正是李克勤,他也在鍛鍊,看到自己的偶像就在不遠處,心情激動的他愣愣地衝上前想要跟譚詠麟打招呼,沒想到太過緊張而脫口而出一個問句。這次相見,李克勤的印象便深刻地印在了譚詠麟的腦海裡,有趣的是,譚詠麟當時以為李克勤是個GAY。
再後來,克勤在錄歌房裡練習歌曲。校長路過,他看著房間裡的李克勤,感覺看到了自己,李克勤的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己的風格,歌唱時的音調和情感,似乎是在刻意模仿。校長想了想,便在李克勤錄歌結束之後走上前告訴他:「唱歌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
這句話是譚詠麟經過百般思慮才決定說出來的,因為他明白一個人的演唱風格對整個演藝生涯的重要性,但他也明白一個人的風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聽到這個建議,李克勤有點激動,有點茫然,因為那是自己偶像,想也沒想他便開始執行。只是,改變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前路艱險。
1989年,李克勤靠一首《一生不變》拿下金曲獎,那年他22歲。他的夢想是能在30歲之前拿下最受歡迎男歌手。
追逐夢想的道路總是荊棘叢生。他遲遲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一次演唱會,不到50%的上座率使他更加失落。
那次演唱會,譚詠麟也去了,他作為支持嘉賓上場。他告訴李克勤:「不要氣餒,要用誠意和努力,將今晚失去的觀眾全部贏回來。」
跌跌撞撞,一路攀爬,勤勤懇懇,李克勤不忘自己偶像的教誨。2002年,十大勁歌金曲獎上,李克勤從自己的偶像手中接過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雙眼溢滿淚水。譚詠麟贈言「勝莫驕」。
「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人生如夢,朋友如霧,難得知心,幾經風暴。」
就像《朋友》裡所歌,那時的李克勤和自己的偶像更像是一對知心朋友。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看到左麟右李,我也嚮往能擁有一段刻骨的友誼。
左麟右李的成立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意外,但同時也是兩人友誼之深的必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