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右?西方各英文媒體的立場分布情況

2021-03-01 寰宇頻道

由於西方媒體從業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對社會各類問題往往比普通民眾有更豐富的信息渠道與全面認知,同時與中下階層百姓的共情能力較強,因此很大一部分人本身立場就是偏左。據美國近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更多的記者把自己看成民主黨人(44.1%),無黨派人士居次(34.4%),只有不到二成認同自己是共和黨人(16.3%)。

這種局面決定了媒體界對待少數群體爭取合法權益活動的聲援態度,以前陣子如火如荼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為例,媒體報導的側重點集中在警察選擇性暴力執法及種族不平等現象,對抗議期間出現的打砸搶燒則篇幅有限。

美國學者Tim Groseclose發明用於檢測政治人物意識形態傾向的Political Quotient系統,分值越高代表左傾(自由主義)越明顯,佩洛西與歐巴馬得分較高

怎樣報導左/右翼政治人物,是檢驗一家媒體立場的試金石。對於左翼政治人物,姓左的媒體會儘量以正面或中立的角度書寫,在特定情況下還會明確力挺。如2008年美國大選之時,《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支持來自於民主黨的歐巴馬:「在經歷了布希八年失敗的領導後...歐巴馬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成長為一個真正的領袖,履行他以前承諾的希望和改變,表現出了冷靜的頭腦和卓越的判斷力,我們相信他有決心和能力去達成政治上的共識。」而2016年大選前夕,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針對全美100家報紙調查其支持狀況,結果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57家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甚至超過4年前大選時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總統獲得的41家支持數,反觀川普僅剩內華達州和佛羅裡達州的區區兩家地方報紙支持而已。

對於立場偏右的政治人物,左媒自然就沒什麼好話了。如剛在川普上臺時就把他得罪了個乾淨的CNN,就被大統領憤怒地貼上了「假新聞」(fake news)的標籤;有時他們甚至會對右翼人物進行(準)人身攻擊,如《經濟學人》雜誌就將美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描繪成一條甩鍋中國的走狗(見下圖),很難想像這樣的尖銳的動畫形象會出現在中立/保守的媒體裡。

與配圖相比,標題《蓬佩奧的外交政策政治化與他不相符》倒不那麼惹眼

左翼思想理論上旗幟鮮明的反帝反霸權,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聽上去與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理念接近,那麼左派媒體會相對親中嗎?很遺憾,答案很可能恰恰相反。因為西方左翼群體對威權(主義)有著天然的反感與厭惡,而在他們眼中,中國就是不折不扣的威權國家代表。如果中國政府/共產黨與特定群體發生爭議事件,他們一定會選擇站在中國的對立面並以最嚴厲的口吻進行批判。比如出臺不久的香港《國安法》,相對保守的《泰晤士報》尚且只用「有爭議」(controversial)來形容該法;而老牌左媒《衛報》則直喚其為「惡法」("draconian" law)。

《衛報》(右)標題強調是「全球各地對於這則法案都很憤怒」,塑造一種中國是「世界異類」的觀感

相關焦點

  • 左與右:政治光譜中的基本概念
    在當代的時政評論中,我們不乏看到有關「左右」的字眼出現。左翼右翼這些熱門詞彙,其實出自政治光譜的概念。政治光譜(英語:political spectrum),也稱政治坐標,是用作量度個人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政治光譜正如一般光譜一樣,由軸線構成。左與右也並不是相對的概念。在烏託邦理論與古典自由主義形成政治對立以前,政治只有利益團體,沒有左右。
  • 西方媒體不可能對華客觀,中國怎麼辦?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西方主流媒體基本站到了中國的對立面。中國抗疫取得決定性的階段性成就,歐洲國家和美國先後全面陷落,也沒能讓西方媒體的涉華報導基調發生重大改變。以美國媒體為例,它們的「立場」顯然在起決定性的作用,所有對華報導的資料採集都在為它們的立場服務。
  • 誰說西方媒體中立客觀?我們都被騙了
    :沒有什麼政治傾向或政治立場,在從事新聞報導時能做到價值中立,其提供的新聞是真實和客觀的。  在西方國家,媒體具有所謂「第四種權力」。這曾令很多西方傳媒人為之陶醉,但現實情況遠沒有那麼單純。西方媒體與政治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在很多情況下,西方媒體是政治的傳導線,它把政治資訊傳遞給公眾,還要負責過濾公眾對政治資訊的反應。在這種新聞政治化的過程中,權力依賴於對資訊的掌控,使資訊成為政客的「資本」。西方國家政府和政黨對媒體沒有進行直接控制,而是採取說服、鑽空子、滲透等手法,並通過各種政治獻金對媒體施加影響。
  • 90後用英文說唱怒懟西方媒體,他們為什麼總黑中國?
    前段時間,幾位90後男生組合——天府事變創作的超燃MV《This is China》突然走紅,播出僅兩天,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播放量就超過900萬次。上面就是這首歌的歌詞。 這支MV不僅獲得共青團中央的微信公眾號首發推薦,在微博上引發網友熱議,稱他們為「紅色力量」,更引得BBC、美國時代周刊、衛報諸多西方媒體轉發報導。
  • 福利來襲︱亞太科創園聯手左中右微公交 設立「亞太科技站」
    日前,為進一步提升亞太集團和園內企業員工福利,方便大家綠色出行,同時配套湘湖景區建設,亞太科創園聯手浙江左中右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左中右公司」),在亞太科創園門口設立了「亞太科技微公交站點」。據悉,目前左中右微公交站點實現杭州地區全覆蓋,建立了完善的服務網絡,而「亞太科技站」是蕭山區範圍內唯一一個由左中右公司直營站點,將無障礙享受微公交服務。
  • 閒談左肝右肺及如何養肝(保健必知)
    中醫認為左為肝,右為肺,因此就有「左肝右肺」之說。根據現代的解剖理論,肝在右邊,右肋骨下緣。
  • 美國黑人終於體會到中國人對西方媒體的感受了
    右圖中的黑人少年名叫馬丁,2012年,他在探望父親的路上被小區保安誤以為「行蹤可疑」,在爭執中,保安不分青紅皂白就拔槍殺害了年僅17歲的馬丁。然而,《紐約郵報》卻在關於這起慘劇的標題裡,著重強調「馬丁在被殺害前,可能吸了大麻」。
  • 左三戶右三戶 爭做乾淨整潔文明戶
    在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結帳之際,為進一步掀起全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提升群眾主人翁意識、發揮全體黨員幹部的模範作用,紅光村村兩委班子主動作為,探索出「左三戶右三戶」黨員包保責任制,由黨員幹部帶頭,帶動左鄰右舍,搞好環境衛生。紅光村全村黨員共計47戶,按照左三戶右三戶的思路,覆蓋全村二百餘戶。「老楊家左右鄰居隔得遠,給他安排的是平時走的比較近的老張家。」
  • 【91頭條】舟山版左小姐右小姐,內容實在太勁爆!終極答案竟是…
    雖然想和左先生談戀愛,但是還是要嫁給右先生MUAMUA!
  • 華人左中右圓桌論壇: 美國華人大會聚焦華人共同利益,理性交流 護異尋同
    伴隨政治觀點上的分歧日益激化,您只要在一些微信群中看一下,就能感受到左右之間的激烈對抗。其實有分歧很正常,體現了我們華人社區政治觀點已經由比較統一走向更多樣化,我認為這是一個政治成熟的趨向。這種多樣化在民主社會是值得鼓勵的,因為聽到不同的觀點能夠讓我們思考問題更加全面和深刻。
  • 西方捧紅納瓦利內,卻打臉了自己
    在西方媒體的筆下,納瓦利內經歷了反對俄羅斯政府卻被「下毒」,後不畏強權「積極抗爭」的傳奇故事。然而,西方捧紅納瓦利內,卻打臉了10年前的自己。當年罵其是壞人,如今當成寶,西方人見風使舵真是絕了。據美媒近日報導,美國媒體批評和監察組織發文,批評《紐約時報》美化納瓦利內,並對這家所謂的美國傳統權威媒體進行「挖墳」,發現其在10年間對納瓦利內的報導口徑發生逆轉。文章指出,在10年以前,《紐約時報》暗批納瓦利內與危險分子有聯繫,曾參加過極端主義勢力的遊行,同時民族主義傾向嚴重,經常發表極端的排外和反移民觀點,與堅持「自由進步」的《紐約時報》立場不符而顯得格格不入。
  • 最壞情況提前到來!又一西方國家嚴重誤判對華形勢,中方早已有言在先
    西方國家向來不肯承認中國能在一些關鍵領域超過它們,包括新冠肺炎疫苗。
  • 遭YouTube「限流」「下架」的片子,西方媒體這次敢不敢直面?
    紀錄片中,每個守衛者、倖存者,甚至加害者的故事都足夠震撼:「哪兒動砍哪兒」女兒艱難地回憶父親被連砍30多刀、全身沒有一處完好的情景;「龍飛完了」反恐特警在戰鬥中第一時間發現戰友犧牲;「道歉他們不一定接受」暴恐罪犯的母親在鏡頭前哭泣;「大難不死,我感到很幸運」愛跳舞的維族姑娘在恐襲中失去了一條腿,但仍然熱愛著生活……過去30年間,「東伊運」等國際恐怖勢力藉助暴恐視頻等手段,利用文化水平不高的當地群眾
  • 【推廣】「年薪五至八萬 零基礎英文可入行」荷官培訓中心等你來
    舊金山賭場荷官培訓中心資深培訓師  Melissa(左)與美國中文電臺主持人  詩喬(右)培訓中心原始創辦人Dennis在辦學14年中,已成功培訓並提供荷官工作給2300位學員,學員在各大賭場的收入均在5萬到8萬之間,其中包括大約2200位學員是英文基礎不高和英文零基礎的華裔。
  • 本周末遊行前,來一起學習如何【用英文表達】中國南海主權立場
    本次遊行的目的:作為澳洲華人,在澳洲社會在西方民眾表達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立場;不承認本次仲裁及仲裁結果的合法性,就算最終結果有利於我們,我們也並不認為這有任何實質意義;表達西方強權在「出錢出力」,實質操縱本次仲裁,以達到其政治目的;表達澳洲應至少保持中立,不應幹涉和妄評南海議題和中方的立場;
  • 秦暉:為什麼美國或西方近年來發生了「撕裂」?
    ,整個社會的分裂程度都在加劇,造成左的變得更左,右的變得更右,或者說這個距離正在拉大。但是由於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因素越來越大,尤其是中美兩國,問題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全球化因素。如果你對中國問題不了解,那麼甚至對美國問題都難說是了解透徹的。因此我們不僅在中國問題上可以跟他們商榷,即使在美國問題上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要麼跟在「藍左」後面,要麼就是跟在「紅右」後面。作為中國的自由派,確實有必要與他們兩邊都進行商榷。
  • 「後真相」衝擊西方新聞輿論生態
    在西方傳統主流媒體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受眾很難以個人能力辨別各種觀點的真假,反而比較容易接受社交媒體圈子中散播的情緒和偏見,從而作出與事實差距較大的主觀判斷。社交媒體海量傳播的「後真相」,助推「黑天鵝」式的事件和人物頻出。
  • 【解密】大尺度、全方位的反恐英文記錄片首次公開播出,西方驚呆了:沒料到!
    5日晚,《中國新疆,反恐前沿》英文紀錄片在CGTN播出,罕見地大尺度、全方位對外展示暴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給新疆帶來的傷痛。
  • 左麟右李:縱使歲月如飛,歸來仍是我們
    看到左麟右李,我也嚮往能擁有一段刻骨的友誼。 左麟右李的成立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意外,但同時也是兩人友誼之深的必然產物。
  • 奇觀 ​鍵位分布決定取名;找到來自9·11的合影人
    西方人替孩子取名,竟受鍵位分布的影響?研究人員相信,這是由於右撇子相對較多,他們習慣把右側的東西與「積極正面」聯繫在一起。——每日郵報找到來自9·11的合影人13年前,美國女子伊莉莎白·基夫在9·11事故的廢墟中發現一張婚禮照片,從此開始了尋找照片主人的歷程。她把照片傳到網上當作尋人啟事,直到2014年終於如願以償。基夫在網上寫道:「這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