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CityDiscount微信響應墨爾本多個華人社團與協會的聯名動議,發布了7月23日墨爾本華人抗議遊行的通知。
日期:7月23日
集合時間:早上9點30分
集合地點【有所變更】:
已改在Queen Victoria Gardens (Arts Centre Melbourne 對面)
本次遊行的起因是:
7月12日,非法的法庭做出了非法的,且有利於菲律賓的南海問題仲裁結果出爐;
7月13日,澳洲外長朱莉·畢曉普表示中國應該遵從仲裁,否則將嚴重失信;
西方陣營借本次仲裁大做文章,阻撓中國在南海維護主權的行動。
本次遊行的目的:
作為澳洲華人,在澳洲社會在西方民眾表達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立場;
不承認本次仲裁及仲裁結果的合法性,就算最終結果有利於我們,我們也並不認為這有任何實質意義;
表達西方強權在「出錢出力」,實質操縱本次仲裁,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表達澳洲應至少保持中立,不應幹涉和妄評南海議題和中方的立場;
呼籲西方媒體客觀,公正,全面的報導;
本次遊行是自發的,無須報名,大家自願參加。
小編我過去24個小時同樣也收到了一些反對的聲音,都是一些很酸的話,想說的是:
不來沒事,也不指望一定聲援,加油喝彩,但在那裡又不保持沉默,還要酸來酸去就不對了。
還有種詭異的邏輯:那麼愛國,怎麼不回國,呆在國外幹嘛?
多麼可笑,狹隘的思想。愛國就一定要人居住在國內嗎?在中國的那些美國,日本特務愛的是中國嗎?無論今天還是以前的崢嶸歲月,在美國,在日本,在歐洲境內,多少愛國志士為祖國分憂,支援?
大陸政府和人民在為中國人擺脫過去百年屈辱努力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你們在逃避歷史,認為只要跟著日本人混在一起,跟美國人混在一起,就不用承擔先人的屈辱,就可以以歧視大陸人而自爽,說白了,這是一種想做逃兵的心態。既然已經做了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逃兵,至少應該懂得如何起碼羞愧地閉嘴。為了政見,為了制度,為了黨派,有點意見,大家理性分析交流,可以探討。中華民族的事情,主權的事情,還在這裡風言風語算什麼?我們只要贏了,你還恰恰也一定是那批沾光的人之一,因為任何東西都改變不了你的膚色,你的血液。
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韓非子》
再次重申,也懇請大家注意:
遊行當天請保持合法,理性的鬥爭,杜絕過激言論、過激行為,與在現場維持秩序的警方盡力配合;不要去比如找肯德基店的麻煩,會跑偏的;
組織方會提供一些宣傳標語、國旗等展示用品,還會提供礦泉水。如自行製作了述求展板帶來,標語請勿過激,否則組織方可能會提醒,並安排更換;
對事不對人,冷靜面對可能的挑釁,有禮有節,他們當中很多人再如何,也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對於一些事請的看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給他們時間;此外,絕對不要涉及種族,民族,宗教攻擊,
藉此活動來做營銷的不要理睬;小編我當天也會去,千萬不要讓我看到,我會寫文章點名罵,歡迎舉報;另外,本次遊行的組織方已宣布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如果有團體這兩天詐捐,歡迎舉報;
如要製作展板,最好同時用中英文醒目書寫,向澳洲向世界講述南海的歷史和真相,同時也抗議澳洲政府傾美的表態;
鼓勵結伴而來,保持和熟人,和我們的人群在一起,時刻注意安全;
遊行結束後,請協助把周圍的垃圾一併收走。
本次遊行,並不是說我們好像很看重這次仲裁,好像很在乎這個結果,不是的。這是一種對於政府表態的呼應,我們的政府太高冷了,太王之無視了,我們挺他們,沒事,Ok的。他們矜持,不太好意思做的事情我們來做。就像誹謗也不合法,但不能任憑別人風言風語,而自己不表態。我們要以這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立場,告訴西方民眾,表達本身是很重要的。愛,本身就是乾柴烈火的,所以愛國,當然有很感性的一面。旁觀者接不接受,隨便,我們都尊重。
面對國外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學習用英語表達我國的南海立場,無論是這次遊行中,還是和外國朋友平時交流時。
主權(sovereignty);
內水(internal waters)
領海(territorial sea)
毗連區(contiguous zone);
專屬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
歷史性權利(historic rights)
中國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China's positions are clear and consistent.
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惡意的。
The unilateral initiation of arbitration by the Philippines is out of bad faith.
南海仲裁案從頭到尾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
The arbitration is a political farce under the pretext of law.
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
The award is null and void and has no binding force.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have been China's terri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中國政府不接受、不承認所謂「裁決」,恰正是維護國際法的舉措。
China does not accept or participate in (the arbitration), and does not recognize the so-called 「award」.", in fact safegu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law.
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hall under no circumstances be affected by those awards.
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China opposes and will never accept any claim or action based on those awards.
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
Chinese military will resolutely protect the country's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safeguar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cope with all kinds of threats and challenges.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復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曾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海諸島,並恢復行使主權。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China recovered and resumed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Nanhai Zhudao which had been illegally occupied by Japan during its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南海問題的根源在於某些國家對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入侵和非法佔有。
The root of the issue is the invasion and illegal occupation by certain countries of some islands and reefs of China's Nansha Islands.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已明確,臺灣、澎湖列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歸還中國。
Cairo Declaration and Potsdam Proclamation rule that Taiwan, the Penghu Islands, Xisha Islands and Nansha Islands are restored to China.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際社會一直認為,南沙諸島屬於中國,無人異議。
Before the 1970s, it was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belong to China and no country ever challenged this.(現在中國強大了,有能力來維護時,有些國家便才坐不住了)
20世紀70年代期間,南海發現油氣儲備,部分國家開始侵佔南沙島礁,其中越南佔有了29個,菲律賓8個,馬拉西亞5個。
After gas reserve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1970s, some countries began to occupy Nansha's islands and reefs, of which 29 by Vietnam, eight by the Philippines and five by Malaysia.
責任編輯 Troy
視頻及部分英文翻譯分享自網絡
●●●●●●●●●●●●●●●●●●●●●●●●
【點擊這裡了解】如何成為CD會員
享受墨爾本眾多店鋪獨家折扣
●●●●●●●●●●●●●●●●●●●●●●●●
澳大利亞墨爾本第一人氣微信公眾號
CityDiscount
合作推廣事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