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城市之間的交通以飛機為主,而遠離城市的農村城鎮之間、城鎮與大城市之間的交通則以汽車為主。鐵路雖然在運輸礦業、農業產品方面作用巨大,但在遠途客運方面只佔據很少的市場份額。
鐵路排在長途客運各種交通方式的末位,實在是因為澳大利亞鐵路線路少,車輛舊,耗時長。以相距300公裡左右的澳大利亞最大城市雪梨和首都坎培拉為例,澳洲航空公司和維珍航空公司兩家航空公司幾乎每小時均有對開的航班,長途客車也是每小時有對開大巴,而火車每天只有中午和傍晚兩班。
看到中國高鐵一直在崛起,澳大利亞也是心生羨慕,希望能快速將本國的鐵路建設提上日程。不久前,澳大利亞政府決定修建一條新的鐵路線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條線是藍山鐵路線。公路長達60公裡,澳大利亞的招標消息,立即吸引了許多國家投標,當然,作為基建狂魔的稱號,中國並沒有錯過這個機會。
最初,澳大利亞計劃將此訂單交給中國,最後,澳大利亞選擇了許多國家中最便宜的韓國製造業。澳大利亞花費大概111億元人民幣,從韓國引進了一批中型電力有軌電車。
這個價格比澳大利亞預想的價格還要便宜,結果,從韓國購買的火車淨寬是3.1米,而澳大利亞鐵路的預留寬度是2.9米,這顯然是不可能行走的。車站的長度是180米,但是韓國火車的長度是205米,超出了長度。搞得澳方實在是進退兩難,看來貪圖便宜的後果就是111億打了水漂。
澳大利亞同樣存在地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雪梨、坎培拉等大城市熱鬧繁華,而邊遠地區則相當荒涼,澳洲重啟高鐵計劃意欲改變這種情況。高鐵建設,費用成本非常高,在過去不少西方國家反對建設高鐵,認為建造高鐵是虧本的買賣,很難賺錢。
但是如果捨不得投入資金,高鐵建設永遠只是紙上談兵的事情。澳大利亞發展高鐵計劃實際上是順應了世界高鐵建設熱潮的時代方向,說明了中國高鐵建設的成功帶動了整個世界對高鐵建設的濃厚興趣,如果真的想要發展本國的鐵路建設,繞過中國這個鐵路界的「扛把子」,怕是得不償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