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華柏恩視覺研究中心在廣州舉行了國際眼視光實踐系列講座(點擊這裡查看報導)。會後,眼視光觀察採訪了講座嘉賓、新加坡眼視光協會前會長張載旺先生。
他就新加坡視光業的發展、視光師立法的出臺、阿託品在新加坡的使用作了分享,還對中國視光同仁提出了自己的由衷建議。先來看這段感言。
張載旺先生
新加坡視光協會前會長
感言視頻
▼
中英字幕:
Hello, friends in China, especially friends in optical trades, I was asked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o talk about how to progress from optical shops to automatic optometryin China.
The few things I want to tell you is that truly get out of this retail mentality in optical shops try toget into professional mentality as far as what you are doing in the shop is concerned.
OK, start thinking about how to professionalize instead of your push media in the shops.I can assure you the whole process will be very warding for you.
And on the long term, you』ll so guarantee your survival as a profession. Thank you.
你好,中國的朋友,尤其是從事視光行業的朋友,我想和你們談談在中國如何從眼鏡店發展成視光中心的問題。
我想告訴你應該關注的是要擺脫零售的心態,樹立專業的心態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應該開始考慮如何讓專業形象替代你的產品廣告。我可以向你保證,在整個過程中,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值得為之投入和付出的職業。謝謝!
以下請看專訪視頻
▼
以下是專訪的完整文字版
全文37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
新加坡視光發展歷程和概況
600多視光師,平均1個視光師
服務5000人
眼視光觀察:張會長好。新加坡視光業的發展在整個亞洲來說,都是走在前列。請您介紹一下新加坡視光業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以及現狀。
張載旺先生:新加坡視光業的真正發展開始於2008年,新加坡政府對視光師開始立法的時候。
早在2007年,我們的眼鏡公會就已經和政府開始談判了,視光師以及視光師的專業水平都應有相應的法律來規定和保障。
當時,新加坡衛生部長也認為,立法可以讓老百姓獲得更好的視覺健康服務和保障。因為當年,新加坡兒童的近視率高達88%。新加坡的戴鏡人群從18歲覆蓋到88歲。
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是不合格的視光師來從事檢查工作,尤其是檢查小孩的眼睛,有可能會出偏差,後果可能就很嚴重。當時的衛生部長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僅僅1年後,也就是2008年,衛生部就促成視光師法的出臺。
立法很重要,因為能讓新加坡人辨別哪些是正規的驗光師,配鏡師或是視光師,這些在操作上都是有差別的。
這個立法的影響相當廣泛。從那天起,新加坡的視光發展更加規範,逐漸進入發展快車道。
眼視光觀察:您能和我們分享下,新加坡視光師法裡主要有哪些規定,比如符合哪些要求才能當視光師,視光師可以在新加坡開展哪些工作?
張載旺先生:好的。
第一,對視光師的任職資格作出了要求,包括視光師的教育學歷;第二,每年要接受繼續教育,且要達到一定分數,才能繼續從事視光師的工作;第三,政府規定,視光師的職業性活動都要根據正規的立法程序來開展,比如說急性病轉診該怎麼來做等。
眼視光觀察:您剛才提到眼科醫生、視光師、配鏡師3個角色,那他們在新加坡是怎麼分工的?
張載旺先生:我們有4個職業,眼科醫生、視光師、驗光師、配鏡師,這個在法律方面已經分割好。
眼科醫生:主要治療眼部疾病,也可以賣眼鏡,但新加坡眼科醫生不需要賣眼鏡;視光師:不僅賣眼鏡,還要檢查和處理眼部方面的功能性疾病;配鏡師:不可以檢查疾病,主要工作是提供配鏡服務;驗光師:只是從事驗光工作,主要是檢查視力,給出度數。4種職業分工非常明確。
眼視光觀察:您的視光診所視光師、驗光師和配鏡師都齊全嗎?
張載旺先生:在我的診所只有視光師和配鏡師,沒有驗光師,驗光工作全部由視光師承擔。
眼視光觀察:新加坡視光師人數大概是多少?
張載旺先生:在新加坡,在眼鏡店裡工作的正規視光師約有600人,在醫院工作的視光師200~300人,總數可能就接近1000人。
眼視光觀察:新加坡人口500多萬,相當於1個視光師可服務覆蓋約5000人,所以現在新加坡視光師的人數相對是比較充分的。
張載旺先生:是的。也比較合理。
眼視光觀察:剛才您講到,新加坡在2008年頒布了視光師法,經過近10年的發展,現在視光師在新加坡的社會地位、收入情況以及發展前景如何?
張載旺先生:我們立法將近10年,主要發生了以下3點變化:
第一,新加坡民眾已經逐漸接受視光這個行業和視光師這個職業;
第二,儘量讓民眾知道,在眼睛不適的時候可以尋求視光師的幫助,而不是一味跑去眼科醫院;
所以,作為視光師,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責任是處理一些不用去醫院就可以解決的疾病,這點很重要。
第三,對視光師來說,如果是在正規、專業的視光中心工作,那麼收入肯定是增加的。原因很簡單,引進了專業的設備,有專業人才和條件,自然能夠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推崇。
從收入來說,視光服務佔診所整體收入的10%~20%。
第四,診所的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剛開始時只是做一些複雜的眼鏡驗配,現在開始進行一些疾病方面的處理。
這些不僅可以讓民眾更便捷地得到視光服務,最終也會提升我們的收入。
眼視光觀察:一位視光師在診所裡面工作,收入水平在整個新加坡的工資收入中大概位居怎樣的位置?
張載旺先生:新加坡的視光師薪金蠻高。如果是三年制視光專業剛畢業的視光師,一般可以達到3000元新幣月薪(換算成人民幣15000元左右);有5年經驗後,月薪一般可以拿到5000~6000元新幣(換算成人民幣為25000~30000元左右)。
眼視光觀察:新加坡目前有多少所院校培養視光師?每年畢業生的數量?
張載旺先生:現在我們有2家學府,每年差不多培養100名視光師。
眼視光觀察:目前像乾眼症、視疲勞、閱讀障礙等疾病高發,目前新加坡視光師對此類疾病的關注和治療多嗎?
張載旺先生:蠻多的。基本上每位視光師都具備了診療這些疾病的知識和技能,有這個條件和能力來處理這些疾病。
眼視光觀察:您的診所主要開展哪些業務?
張載旺先生:我們的業務以驗光為基礎,每個客戶進來,都要先做一個眼部健康檢查和驗光,然後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整體結構觀察,到底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
所以,即使一位50多歲的客戶前來就診,我們還是會進行視光檢查,了解他老花眼的程度,可能眼壓有點高,也可能有糖尿病眼病症狀等。
所以本著為顧客負責的服務很重要,不只是賣產品或眼鏡,要關注客戶的眼睛健康狀況。
眼視光觀察:我在很多講座上,常常聽到醫生會引用新加坡關於0.01%阿託品對近視防控起作用的結論。您作為新加坡視光協會前任會長,怎麼看待阿託品在近視防控中的作用,現在阿託品在新加坡視光師群體中的應用情況如何?
張載旺先生:在新加坡,視光師運用阿託品普遍比較保守,因為我們認為對阿託品的相關機制、副作用等,研究得還不夠充分。
關於阿託品,我覺得有幾點需要重申:
第一,我們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比較長時間、大樣本的研究,尤其是在安全方面;
第二,阿託品可以控制近視,但是對於眼軸增長的控制效果並不明顯,所以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第三,阿託品有反彈的可能,這些反彈甚至會把之前所控制的度數全部都抵消掉。
所以,我們應該加強研究,合理利用,因此對阿託品的運用,我們持保守態度。
使用阿託品來控制近視,目前普遍是在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韓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美國、英國很少用阿託品來控制近視。
總的來說,阿託品在新加坡的使用尤其在視光師群體中的使用並不廣泛,因為阿託品的作用機制還在進一步研究中。
目前新加坡使用阿託品的主要是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的研究人員做臨床研究,以及一些醫院的眼科醫生臨床使用。
眼視光觀察:您剛才分享了新加坡視光業發展的情況和現狀,相對來說已經能夠滿足新加坡人民對視覺健康的需求。那中國的狀況第一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第二是可能各區域的差異比較大,那您對中國的視光發展的建議是什麼?
張載旺先生:我認為,雖然現在現在中國很多人的意識跟新加坡30~40年前的狀況差不多,仍然認為眼鏡屬於零售業。
我覺得,中國同仁也應該幫助民眾慢慢轉變眼鏡是零售品的思想,把以前提供眼鏡零售的服務轉變為以眼睛健康為基礎服務的發展方向。
因為從長遠來講,如果只做門店眼鏡銷售,前景並不樂觀。新加坡以前也是零售為主,但10多年過去後,我們已經慢慢改進成以視光為基礎了。
眼視光觀察:其實這2年眼鏡零售店轉型視光中心在中國特別流行,很多零售店的老闆嘗試通過內部裝修的改變、設備的購買、設置一些視覺訓練區等,進行視光中心的轉型和升級。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很難招聘到既懂視光專業又懂管理的人,第二就是眼鏡店即使轉型成視光中心後,還是有消費者會更加相信醫院,他認為你其實還是眼鏡零售店。
基於這樣的現狀,很多眼鏡店老闆也很苦惱,您有什麼經驗和心得與他們分享嗎?
張載旺先生:這2個問題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
我自己公司那時候的狀況跟現在中國的眼鏡店一樣,就算請到真正的、合格的視光師,費用也不低。
但我30多歲的時候決定重新回去學習,經過了幾年的成人教育學習,我接近40歲拿到眼視光文憑。
關於建立信任的問題,零售店抱怨顧客對眼鏡店的信任度比醫院低,這個急不來,得通過專業設備和人才技術的提升,讓客戶慢慢感受專業驗光配鏡流程,長此以往,就能提升他們心中的信任度。我們也是經過這10多年的改變,慢慢提升顧客對我們信任度的。
費用方面,我們的價格比較親民,提供的服務質量也不低,所以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和留住更多顧客。
眼視光觀察:所以,我的理解是,第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第二,相對於醫院來說,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第三,價格更有優勢。這樣可以先去吸引一部分患者,然後持續地通過對他們的接觸和服務,建立起信任感,可能要經歷了十幾年的過程。
張載旺先生:是的,我們主要通過以上方式,把新顧客變成老顧客,把一個顧客變成全家人都是我們的顧客。
而且我們賣的東西很講究,附近眼鏡店有賣的,我們都不賣同樣的產品,差異化競爭。不過,在專業服務方面的差別才最重要,要讓客戶感受到你的服務範圍比別家好、比別家廣。
眼視光觀察:感謝張會長接受我們的採訪,收穫很大。謝謝!
新加坡眼視光協會前會長,他先後畢業於新加坡理工學院視光學專業,美國賓夕法尼亞視光學院(現薩魯斯大學)視光學,獲視光學學士及臨床視光學碩士。
2006~2010年任新加坡眼視光協會會長,現執業於自營私人的視光中心,在角膜接處鏡驗配和兒童視力保健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經驗
張載旺先生積極推動新加坡視光師對初級眼保健承擔重要角色,2002年與其他協會合作,張先生向新加坡政府建言推動視光師管理體制的立法,2008年成功地促成新加坡「視光師與驗配師法」的生效,確認了視光師在初級眼保健中的社會角色和專業地位。
鑑於對新加坡眼視光專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張載旺先生於2008年獲得「卓越貢獻獎」。
版權聲明
採訪:張玲;視頻:王元元;視頻剪輯:Van
錄音整理:飛飛飛;值班編輯:三月兔
審閱:張玲(眼視光觀察)
本文文字和視頻版權歸眼視光觀察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歡迎其他平臺直接轉載
投稿/合作:Lynnzhang326@126.com
從這裡開始是特別有眼光的品牌
在眼視光觀察投放的廣告
▽高特運動眼鏡蜻蜓腿系列海報
高特青少年蜻蜓腿系列
以蜻蜓為靈感塑造纖細鏡身,
帶來12克•至輕鏡架,
仿生護翼設計,
全自動貼合鏡腿,自動貼合頭部,
適合各種頭型佩戴,
尤其適合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