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儲存的飼料所剩無幾,暖棚裡養殖的2500多隻紅公雞即將「斷糧」,受疫情影響銷路難找,李淵愁得一黑夜一黑夜睡不著。
李淵是臨河區八一鄉新民村6組農戶,去年夏天他和夥伴合作在八一鄉八一村租下一處院子養殖紅公雞,去年中秋節前後,他們出欄了第一批雞。第二批又養殖了5000多隻紅公雞,今年春節前後正是出欄期。年前趕著旺季李淵賣了近兩千隻紅公雞,原想著年後就能出完,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計劃。
2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李淵的養雞場,他和合作夥伴正忙著加工粉碎玉米粒。李淵說,他的雞是養在暖棚裡的,記者跟著他進入暖棚。900多平米的大型暖棚裡,兩千多隻紅公雞擠擠挨挨,見他進來都簇擁上來等著餵食。李淵介紹,這些紅公雞目前毛重都達到了8斤左右,最大的有十幾斤,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春節一過就能出欄上市了,這又多養了快一個月。「我養的紅公雞是純正的良鳳品種,小雞苗都是從河南購買回來的,這些雞吃的是玉米、豆粕,混合20%的濃縮料,一般的肉雞都是三個多月出欄,我們這批雞已經養了5個多月了,肉質緊實、口感肯定好。」
受疫情影響,大紅公雞找不到銷路,更讓李淵著急糟心的是,2500多隻雞一天就得吃1000多塊錢的飼料,年前儲存的飼料已經快吃完了,這段時間運輸不方便,村裡限制人員出入,雞飼料一時半會兒運不回來,眼看飼料馬上就斷頓了。而且紅公雞一旦到了出欄期,每天「打架打得治不住」,越是弱小的越被眾雞欺負。這幾天,每天被欺負死的雞就得有十幾隻。為了安全,死了的雞隻能就地焚燒,光這一項每天就損失一千多元。
「這些雞每多養一天,成本就越高、賠得也越多,我這開銷大,一個冬天光煤就燒了20多噸。我們是又急又心疼,可干著急卻沒有一點兒辦法。平日裡我天天關注『掌上巴彥淖爾』平臺上的新聞消息,看到這段時間平臺上幫助農戶賣雞、賣鵝蛋,我就給你們打電話了……」李淵哽咽地說。
疫情無情人有情,如果您想獻出一份愛心,請幫幫這位陷入困境的養殖戶。毛重八斤左右的紅公雞每隻賣120元,如果購買紅公雞,養殖戶會把雞殺好處理乾淨並送到小區外,一隻也能配送,目前送貨範圍僅限臨河。
戰疫·愛心惠農助企
巴彥淖爾日報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平臺和網絡優勢,於2月6日上線了「掌上巴彥淖爾」線上購物平臺,全力開展電商保供工作。
2月17日,巴彥淖爾日報社再推新舉措,我們將在全市範圍內發起「戰疫·愛心惠農助企」公益活動,利用擁有30餘萬活躍粉絲的「掌上巴彥淖爾」微信公眾平臺,多時段、多頻次為滯銷農畜產品宣傳售賣,幫助廣大農戶、企業渡過難關。
巴彥淖爾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園 實習記者 周悅 /文
胡東育 周悅/圖 陶飛/視頻
編輯 楊雅康 校對 喬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