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國際新聞報導,你需要思考這幾個基本問題

2021-02-09 FDU國小新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各國人民之間亦有著複雜的情感。作為媒體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時刻保持清醒、客觀,不要讓偏見佔據大腦,不要讓極端聲音佔據我們的主流輿論場。破除少部分國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的不切實際幻想,還之以一個豐富多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讓海外讀者看到中國的多樣性,從西方主導的媒體話語體系中突出重圍,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宣道路,講好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讓世界看到一個豐富的、立體的中國。

本次講座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吳老師曾參與了多少次高端訪問,而是他對待每一位普通人的尊重,看待世界的善意以及想要做回記者的初心。他說我們並不特殊,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平常地擁有著自己的欣喜與悲傷,而國際新聞記者能做的就是將多樣的世界客觀地傳遞給大眾,促進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群間的相互理解與包容,減少對立與偏見。

新冠疫情期間無論是《紐約時報》、CNN的 「Wuhan Coronavirus」,還是國內網友的「談鄂色變」,其實都像美國學者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所批判的:癌症、肺結核等疾病在社會進程中被隱喻化,從一種身體的疾病淪為一種道德批判,甚至成為一種政治壓迫的過程。這樣的隱喻使得公眾有可能將恥辱印記和敵視態度從疾病本身,擴展到患者個體、地區甚至民族國家身上。

所以國際傳播的意義不僅在於塑造國家形象,也是在拉近世界的距離。儘管個體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人為之努力,世界就有不一樣的可能。

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一位記者張翠容,她從1998年開始以獨立記者的身份遊走世界,足跡遍布拉丁美洲、歐洲、中東等地區,她曾經說過,「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企圖主宰、塑造人們的思維和想法,可能他們有對的地方,但我覺得世界不應該只存在一種聲音和邏輯,所以我要到現場去尋找真相。」通過她的文字,我得以了解到在地球上的其他角落,在宏大的政治圖景之外,普通人艱難的生存以及對於國家出路的苦苦求索。

在後記中,她寫道,「莫問中國是否崛起,中國以外有太多值得我們華人共同思索和參考的地方。」撇開單調的政治敘述,我希望有更多的世情能夠得以展現,讓我們得以窺得這個世界的複雜。而作為架起國內與國外的橋梁,媒體人怎樣看待世界、報導世界就尤為重要,它真切影響著人們如何構築自我和世界的關係,影響著人們看待世界的視野和格局。

約瑟夫·奈曾指出,當一個國家的文化涵括普世價值觀,其政策亦推行他國認同的價值觀和利益,那麼由於建立了吸引力和責任感相聯的關係,該國如願以償的可能性就得以增強。我國在國際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不能盲目追求西方新聞媒體所體現的個性化和自由化,但也不能一味以本民族文化為標準尺度去衡量傳播內容,而是要不斷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兩者中找到平衡點,即在遵循傳統的文化價值理念的基礎上,將能被國際社會共同理解的且與中國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相符合的價值觀作為中國國際新聞傳播的故事內核。只有將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享價值觀作為國際傳播的精神內核,方能更好地發揮價值觀傳播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關焦點

  • 國際新聞報導圓桌 | 這個世界還好嗎?
    司景新 (授課老師):大家一開始還有點拘謹,隨後漸入佳境,有許多回應和交流,有的觀點甚至是針鋒相對的——這真的是我所希望的圓桌會的效果。大家最先提了第一個問題:「這個世界還好嗎」,我們在第一次課的時候就提到了它。
  • 湯博:核電安全的基本問題
    再說另外一段話,這是國際原子能結構在非常經典的philosophy層次的文件,75——INSAG-3《核電安全的基本原則》裡講的一段話,它說:「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實現絕對安全,就某種意義來說,生活中處處有危險。」其實這兩段話本身已經把安全的特點做了一個很好的概括。我後面再給大家展開講講,我們從事核安全工作的人怎麼考慮安全問題。
  • 東京溫哥:全日本57個都道府縣的核輻射檢測結果都在這裡了
    很多人問:「你為什麼你要替日本闢謠?」。作為一個專門介紹日本的自媒體,為日本闢謠這件事真的需要廢很大腦力才能理解嗎?也有不少人叫囂著「為什麼不敢把TA的評論放出來?」。我只能說,評論區並不是化糞池。沒有人否定福島核電站面臨的問題,但是:福島核電站 ≠ 日本這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邏輯吧。那這是什麼鬼?
  • 國際新聞頭條報導
    日前,據外媒報導,汽車新聞網站Automotive News獲悉,Aecom高層於10月10日給法拉第未來發送信件稱,10日內收不到其2100萬美金的付款,將停止施工。據悉,這是自2015年12月證監會發布通知暫停類金融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以來,首次出現私募機構繼續推進掛牌的情況。此後,有媒體獲悉,中信資本最遲將於年底前拿到掛牌函,並有望成為監管新政後首家掛牌新三板的PE機構。7.世茂股份成首個再融資方案被否房企
  • 防疫十課 | 央視報導超3億人有睡眠問題,拿什麼拯救你的睡眠?
    靈靈認為今天的課程非常重要,課程主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且我敢說,大部分人都曾受到過這個問題的困擾,到底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睡眠問題。嗯?不相信,靈靈先給大家看一個前幾天央視新聞剛報導的新聞數據,點擊下方視頻.都認真琢磨哦!看完視頻,大家有什麼感受?靈靈先來說說自己的感受,首先當然是感動了!
  • 從女司機被打說起:文明需要更多「省視的目光」
    近日,幾條社會新聞劃出「U型」轉彎。
  • 聽說它能讓問題食品現原形,長沙100個「快檢室」你知道幾個?
    本期微信新聞轉載需授權經視大調查導讀            經視大調查前幾天報導,
  • 《朝日新聞》就慰安婦報導致歉
    【CCTV-4今日亞洲】針對日本《朝日新聞》此前宣布撤銷慰安婦問題報導一事,該報社長11號首度公開道歉。《朝日新聞》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共16次報導了日本前山口縣勞務報國會下關支部動員部長吉田清治有關日軍慰安婦的證詞。證詞稱,日軍曾使用暴力強擄朝鮮女性,迫其成為慰安婦。但《朝日新聞》於今年8月5號刊文稱,「取證不足,我們判斷吉田的證詞為偽證,將撤銷此前報導」。
  • 五個問題,你能答出幾個?
    五個問題,你能答出幾個?一、Minecraft一共用過幾個名字?第一題便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大家認真審題,Minecraft指的是國際版,所以類如《我的世界》、《當個創世神》或者麥塊之內的名字都不能算在其中。
  • 騰訊新聞粉絲節·性感大腦Club來襲,和雨果獎作者郝景芳、獵豹CEO傅盛等一起「大聲思考」!
    我們堅信這個時代仍需要願意思考的人即便我們每天奔波忙碌於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在眼花繚亂的娛樂形式中漸漸失去了感知和思考的欲望但思考是塑造我們生活的動力源賦予我們獨立、思辨地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思考是堅守真實表達需要被聽見、被傳遞。
  • 怎麼做好年終總結?問問自己這20個問題
    藉此機會,我們來看看《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關於年終總結復盤的文章,20個問題問問自己,回顧過去的這一年。這些自我反思問題的主題大多是借鑑你的成功經驗。你不必回答所有的問題。例如,如果你喜歡只做十道題,你可以選擇奇數或偶數。如果你時間緊迫的話,即使選擇五道來回答也可以(試試第1、8、10、13和18題)。
  • 即時新聞:在美留學生上網課不需要離境了!
    該信息指出,鑑於COVID-19疫情嚴重,SEVP允許國際學生上網課,即使離開美國。也就是說,不管在哪裡,只要繼續上網課,就不用擔心自己的I-20國際學生身份失效!只要COVID-19疫情還嚴重,這個政策就應該繼續進行下去。至少對一百萬在美國求學的留學生,尤其是三十多萬中國留學生而言。大家再也不用被迫在健康和學業中選擇。可以安心在家裡學習,做好防疫的工作,也是為美國整體的抗疫勝利做出貢獻。
  • 歡迎瀏覽國際果蔬報導英文網站 www.producereport.com 訂閱英語新聞
    我在此非常高興地告訴各位果蔬屆的朋友,國際果蔬報導的英文網站www.producereport.com最新推出英語新聞訂閱服務。這個全新的英文網站是由我們出色的團隊在國際果蔬報導中文網站成功的基礎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結成的碩果。起先,國際果蔬只發布中文新聞。但我們逐漸認識到國外的讀者非常渴望進一步了解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獨特挑戰。因此去年我們組建了一個多語種報導團隊,利用國內外獨特的新聞源,開始定期發布英語新聞。
  • 活動招募|這一次把幸福問個到底
    從幾年前路人第一次直面「你是否幸福」的問題開始,提問者和被提問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過深思,思考幸福的定義並且嘗試用語言描繪,這對有些人是從沒有過的經驗
  • 這兩個國際新聞,突然反轉!川普也有怕的了
    很多朋友說,你總寫國際新聞,國際新聞多無聊啊。
  • 這不僅僅是個數學問題
    你可能覺得回答「很多」有點敷衍,不過,你不用覺得自己無知,因為,印尼自已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島。這個由無數小島組成的國家從來沒有官方統計過到底有多少島。不過,BBC 報導,這個尷尬的情況要到此為止了,印尼正式啟動了官方的島嶼普查。這項島嶼普查是為了和聯合國一起登記島嶼並劃定印尼的領土範圍。
  • 不管你奔幾了,你都需要看看!
    (採納,接受,做事方法有多重,沒有完美的途徑,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關鍵的問題,可以試試別人的建議的方法,加強信任。)(明確目標,思考是成熟的第一要素,反覆問自己要什麼?)  6、超過10個人的飯局儘量少參加。(吃完都不知道跟誰吃的。)
  • 報導槍擊新聞的「感染效應」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篇文章讀起來像是一篇名人專訪。」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新聞學教授妮可·達曼(Nicole Dahmen)說,「為什麼要用整整八個段落來告訴讀者他是一個怎樣的名人?」
  • 難題|昏迷患者表示「拒絕心肺復甦」,搶救還是不搶救,這是個問題
    到院後,ICU的醫生護士忙活了幾個小時對他進行評估,那時候他已經出現低血壓和代謝性酸中毒。然後問題來了,患者在胸口有個紋身:Do Not Resuscitate——簡稱DNR,即拒絕心肺復甦。(漫畫來自網絡,圖文無關)作者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的時候說道:「很多人可能會有這種玩笑性質的紋身,但是當你在臨床真正看到一個的時候,還是會感到驚訝,這是因為
  • 中國國際電視臺報導,因為這事兒!
    以前的受害者為了取得各種證據材料需要自己跑不同的單位,現在他們在網上就很容易申請」。唐女士給記者展示了法院在24小時內作出的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裁定自作出之日起六個月內有效。唐女士的丈夫和她在同一天收到了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為了阻止反覆發生的家暴行為,基層法院裁定唐女士的丈夫搬出他們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