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歐萌科學家的第67篇文章
本周二(6月9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這位大爺(Tom Windmuller),高高興興的舉著藍色小箱子,告訴全世界,這就是未來我們登機箱的標準。我腦子過濾了髒話後,只想問一句「這鬧心玩意兒為什麼這麼小?」然後,我深深的開始懷疑,他們可能和FIFA一樣,有太多黑幕……
這個箱子比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包括廉航的登機箱標準都要小了不少。目前手提登機行李的標準,各個航空公司在細節上不太一樣,有的扁點,有的寬點,但大多數都是長、寬、高,總長加起來不能超過115cm這個標準。
這個新標準是怎麼算出來?
IATA說他們是依據120個座位以上的飛機,每名乘客都帶行李箱上機,而行李櫃也能剛好擺滿,不會有人沒地兒放的情況,來制定這個建議尺寸的。因為是以120座以上的飛機為標準,他們參考的最小機型是波音737和空客A319。我查了一下這兩個機型,737是一個大的分類,120人左右的,應該是737-700。
波音和空客的手冊上,並沒有機艙內頭頂行李艙的標準。事實上這些置物箱的尺寸,以及座椅擺放的數量都是根據各家航空公司需求定製的。而且除了置物箱,座椅底下也可以放行李。所以他們憑啥算出來的這個新標準,我是徹底沒搞明白。
不過下面的部分我們心裡都心知肚明。
規定一個比各家公司現有標準更小的行李尺寸,是對誰比較有利呢?當然是各家航空公司。降低航運成本,理由如此冠冕堂皇,自當義不容辭。
歐美主流媒體對這個新聞的報導裡面,提到有不少航空公司,包括漢莎、國泰、阿聯、卡達航空什麼的,已經明確表示有意願籤署這個同意標準。國內的主要航空公司,國航、南航、東航也位列其中。不過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官網上面的登機行李標準還沒有變化,也沒有相關的官方新聞稿。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要執行。
IATA出臺的行李標準並沒有強制性。美加幾家航空公司態度倒是出奇一致,保持觀望。
另外,IATA已經和幾個比較大的行李箱製造商做了溝通,TUMI,新秀麗很快都會推出這個標準尺寸的行李箱,國內的品牌皇冠據說樣品都做好了。而且,符合這個標準的行李箱都會被貼上一個「IATA cabin ok」的標識,並有自己的單獨編號和二維碼。
這個logo可以作為辨識是否登機標準尺寸行李的依據,也可以用來被追蹤。因為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行李丟失時,可以通過特定編碼追蹤行李位置。
聽起來覺得很有用處是麼?
可這不是登機行李麼……又不是託運行李,也不是包裹,運輸過程又不可能掃碼。你自己手裡拿著,要二維碼幹嘛!
總之一個新標準出臺,航空公司歡迎,行李箱製造商歡迎,一個組織莫名其妙樹立了行業威信,剁手黨們又可以買買買了。全球GDP就是這麼被創造的麼……
如果想查閱以前的文章,請回復#文章編碼#,例如:#1#
這是一個有點歐洲,有點科普的公眾號。我其實每天都在認真的搞笑!只有你的關注和轉發,才會鼓勵我繼續逗逼的寫下去。
作為一個經常出行坐廉航的屌絲,學會了在打包行李時,各種斷舍離。但是面對這麼小的登機尺寸的,依然覺得髒話在內心翻滾,久久無法平息。翻出來有關打包行李的經典好視頻,「如何將一個月的衣服都塞進小背包」,以備不時之需。
這是我的二維碼,按住也可以關注
歐萌科學家尊重文章的原創性,也歡迎廣泛的交流和討論。如需轉載引用,請直接與公眾號平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