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外媒報導,近日,蘋果從泛泰公司收購了12件與手機有關的專利,而泛泰公司曾是韓國僅次於三星和LG的第三大手機廠商。從諾基亞、愛立信,到摩託羅拉、黑莓,再到如今的泛泰公司,曾經的手機市場佼佼者,不論當初如何叱吒風雲,如今都風光遠不如從前。而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如若風光不再,還能剩下些什麼?可有專利兜底?
原標題:如若風光不再,可有專利兜底?
據外媒報導,近日,蘋果從泛泰公司收購了12件與手機有關的專利,而泛泰公司曾經是韓國僅次於三星和LG的第三大手機廠商。
從諾基亞、愛立信,到摩託羅拉、黑莓,再到如今的泛泰公司,曾經的手機市場佼佼者,不論當初如何叱吒風雲,最終都未能改變敗北的命運。
再看國產手機市場,曾經的「中華酷聯」格局已經被打破。IDC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華為、OPPO、vivo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第一梯隊」,但是,不論是這3家,抑或小米、金立、魅族等其他國產手機品牌,都很難說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那麼,國產手機廠商如果某一天風光不再,還能剩下些什麼?是否還有可能成為別人爭相收購技術的對象?
相關信息顯示,泛泰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3000多件專利,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遭遇「滑鐵盧」之後,泛泰公司開始出售其資產,包括其專利資產。2016年10月,泛泰公司將230件專利轉讓給了其韓國首爾的長期合作夥伴「Goldpek創新公司」,蘋果也從這家公司收購了若干專利。來自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公告顯示,蘋果在2017年5月22日接手了泛泰公司的12件專利,涉及技術主要與移動通信有關。值得注意的是,泛泰公司還持有類似手機防盜、指紋識別、防水技術等在內的許多高價值專利。
由此可見,雖然泛泰公司基本要退出手機市場競爭了,但是,由於其自身重視技術研發和專利積累,在其離場時,它曾經做出的技術貢獻還能換取到一些商業回報。
而反觀國產手機廠商,不論是漩渦中的酷派,還是爭議聲中的樂視手機,抑或其他品牌,當它們因各種因素無法繼續參與市場競爭時,又能剩下多少專利資產可以變現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小米是我國網際網路手機廠商代表,其出貨量一度非常領先,但是,自從在印度捲入與愛立信的專利侵權訴訟後,其手機出貨量也受到影響。在小米發展過程中,從不太重視研發再到發力專利布局,甚至是開展專利收購等,小米的智慧財產權策略變得更加務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專利申請的質量還有待持續提升。相關數據顯示,過去幾年間,小米共有30件實用新型專利被他人提起無效宣告請求,其中,15件專利被宣告全部無效,7件專利被部分宣告無效,僅有8件專利被維持有效。
不論是昔日全球手機巨頭諾基亞,還是昔日韓國手機代表泛泰公司,它們在手機市場的相繼隕落,都在驗證著一個樸素的道理:沒有常勝不敗的將軍。但是,諾基亞等巨頭雖然退出了手機市場的直接競爭,可它們的品牌和專利依舊影響著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即便是蘋果,面對諾基亞發起的專利攻勢,照樣敗下陣來,並籤署專利許可協議,繳納專利許可費。而諾基亞將其品牌授權給其他廠商繼續生產、製造、銷售手機,不論手機最終銷售如何,諾基亞的品牌授權收益已經落袋為安。包括品牌和專利在內的這些無形資產,恰是諾基亞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寶貴財富,這是值得國產手機廠商學習的。
因此,如夏花般爛漫的國產手機品牌,必須重視專利積累和品牌打造,不要只做零部件組裝廠或渠道商。否則,一旦發展受挫,這些廠商資金鍊緊張或渠道體系崩塌,很快就會隕落,回天乏術。(李俊慧)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文章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責任編輯:崔靜思 編輯:呂可珂 石焱)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