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全面萎縮甚至消失,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步形成中國、韓國和美國蘋果「三國演義」格局。不過據韓國媒體報導,中國手機風暴席捲全球,正在給三星電子和LG電子兩大巨頭帶來巨大壓力,韓國廠商距離中國企業的份額差距正在越來越大。另外,智慧型手機領域正在出現彩電市場曾經的一幕。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近日的報導,華為公司的旗艦手機Mate 10 Pro十月份上市後獲得外界高度評價。《紐約時報》指出,在華為看來,全世界的消費者如今原意為一款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支付高價格。
美國科技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分析師Francisco Jeronimo表示,過去當他聽說華為高管表示要成為智慧型手機全球三強之一時,自己忍不住想笑,但是今天,「如果華為不變成世界第一,我會很奇怪。」
《紐約時報》指出,在科技行業,中國公司不再是山寨者或是模仿者,他們的實驗室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突飛猛進。
韓國《朝鮮日報》指出,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領導者。2014年,中國手機廠商的全球份額只有22.5%,如今已經增長到了一半。
在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中國廠商控制了八成的份額,而在三季度中,三星電子的份額慘跌到了2%。
要知道,三年前,三星電子曾是中國手機市場的領導者。在三星電子市場份額快速縮水的同時,另外一家韓國企業LG已經準備退出中國市場。
在全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手機市場印度,三季度小米公司獲得了23.7%的份額,距離三星的24%只有微小差距(其他機構的報告則稱三星和小米份額完全相同,並列第一)。
包括小米、OPPO、vivo、聯想(含摩託羅拉)等在內的中國手機廠商,已經獲得了印度半數的市場份額。
三星證券公司的分析師Lee Jong-wook表示:「考慮到中國和印度市場的增長速度,韓國廠商和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同樣的一幕在彩電市場曾經上演。在三季度,中國公司獲得了全球彩電市場27%的份額,正在接近韓國廠商34.4%的份額(三星加上LG)。
在中國市場,中國彩電廠商佔據了四分之三的份額,而兩家韓國企業加起來只有8%。
曾幾何時,中國電子產業被認為在技術上和海外品牌存在較大差距。不過韓國《朝鮮日報》指出,技術領域的差距正在走向「最小化」。
目前,創維、TCL、長虹、康佳、海信等電視機廠商正在推廣下一代的量子點電視,這也是三星電子瞄準的新技術。作為對比,LG則獨樹一幟選擇了OLED電視(今年開始,OLED屏幕逐步在手機行業流行)。
《朝鮮日報》引述一位行業人士的話說:「即使是在高端市場,中國和韓國企業的技術差距幾年之內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