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築工地或礦山開採邊角料為原材料、無樹脂添加、無需高溫燒結、不易變形從室內到戶外均可應用……
這描寫的,其實容桂企業海順科技生產的戶外人造石。
對廣東海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承志來說,2014年8月8日是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耗盡四年心血研發的戶外人造石第一次達到預期目標成功出爐。當那塊3平方米的生態石材從自我設計製造的專用設備上一體成型完整呈現在研發團隊面前時,易承志感覺壓在自己心上四年之久的大石頭第一次鬆動了幾分。
廣東海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環保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崛起於中國製造之都——順德,位於廣東順德容桂高新區。其依託高分子合成應用為核心產業,致力於研發、生產、推廣、銷售專業戶外用人造石,是中國最早從事戶外人造石產業的綠色環保建材企業。
海順科技現有「水性高分子材料合成實驗室」、「戶外裝飾材料成型實驗室」、「材料物化性能測試實驗室」、「戶外裝飾材料中試基地」四大研發中心,聚集一批精幹高效的核心科研人才,戶外人造石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
大家可能沒有想到,戶外人造石可是海順科技這家容桂企業的首創。
"戶外人造石"是一種以天然石英石為原料的人造板材,為針對現代建築內外裝飾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多種顏色系列、不同表面紋理和高品質的新型建築型材,是唯一具有可靠戶外使用特性的人造石板材。
如今,海順科技的戶外人造石不僅在面世不到半年就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還擁有7項國內發明專利、1項國際發明專利,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世界首條生態石生產線,並於2015年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
戶外人造石的概念由海順科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首創,因此易承志走的是一條幾乎沒有前例可循的漫漫研發路。這期間公司歷經研發人員流失之痛和研發團隊不斷重建之困,但他始終沒有降低對產品技術和性能的要求。
現在,讓我們來聽聽易承志和他的海順科技的故事。
1990年,25歲的易承志從老家湖南來到容桂,從事塗料行業相關的技術工作。2005年,40歲的易承志創立自己第一家企業,以二氧化矽和水性粘結料為主打產品。在材料行業浸淫多年後,易承志在有機物合成方面完成了足夠的技術積累,而之所以進軍石材行業,來源於他對市場行情的獨特觀察。
廣東海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承志
當今社會,不管是家庭還是公共建築物,對裝飾效果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追求健康環保和個性化。石材作為一種高檔建築裝飾材料越來越被關注。易承志介紹,目前的石材市場上,石材天然或者人造都各有缺陷,一方面天然石材的資源越來越稀少,成本越來越高,且受到構造、來源、加工性等方面影響,如果遇到大工程,難以在面積上形成統一花紋。另一方面,傳統人造石材除了存在VOC排放,環境汙染比較大等問題,在戶外應用容易變形和開裂更是其最大的硬傷。
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既有建築拆除和工程建設總量不斷加大,如何妥善處置這些建築廢料關係城市的未來。「能不能將這些下腳料變廢為寶,研發出一種既可以運用戶外又綠色環保的新型建築材料?」易承志判斷,這種產品不僅有廣泛的市場空間,而且原材料十分易得,還符合當下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發展趨勢。
然而,將一堆建築廢料變成炙手可熱的裝飾材料,難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易承志還了解到早在20多年前,韓國三星、LG和美國杜邦公司等全球大企業就著手研究這類石材,至今卻無一款成型的成熟產品面世。
易承志說,將市場的需求和傳統人造石行業最高標準結合起來,他們開始了漫長的實驗過程。
但作為一款全球首創的產品,在行業內沒有完整的標準可參照,需要我們從無到有建立技術體系,而且標準要更高,比如現有材料的莫氏硬度是6,我們就要想辦法做到7。
從室內走向戶外,從地面鋪貼到牆面幹掛,首先要保證的是在不同環境下石材保持不變形不開裂的特性。為此,從哈爾濱的寒冷到海南島的炎熱,從雨季到旱季,從溫度溼度雨水的酸值及紫外線強度,易承志和他的研發團隊需要對不同的參數進行排列組合,展開大量的模擬實驗。
有一個抗紫外線實驗我們足足做了半年,比如紫外線強度偏差多少,本身光照反應就很漫長,而且還要不停變化條件,想獲得理想中的數據非常艱難。
功夫不負有心人,易承志獨創國家專利配方——水性環保為特色,使得人造石獲得綠化節能、耐老化、易加工的核心優勢,同時獨創封閉式蜂窩技術,一舉克服了傳統人造石的戶外應用瓶頸。因此,海順科技實現產品從設計開始一直到製成成品,從選材到工藝到配方都是公司首創,而且到目前仍是獨家。
「不斷試錯,反覆試驗,團隊不少成員耐不住失敗,選擇了離開。在最早的那批人中,堅持到現在的只有我一個人。」易承志說,當時他整個人如同琴弦緊繃,經常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彈起來,在黑夜中千百次拷問自己能把團隊帶到哪裡,但想到產品能解決市場的需求痛點,他又堅定了信念,即使此時研發投入已過千萬。
「不靠情懷打動人,我們用產品本身說話。」易承志說,為了獲得專家和客戶的認可,他們先後將樣品寄給全世界各地客戶進行測試,「哈爾濱的冰天雪地裡,中東的沙漠,拉斯維加斯的超強紫外線等等,讓客戶在當地環境試驗,經得起考驗才是好產品。」
同時,設計團隊還為戶外人造石打造了不同的色彩體系,並在不同色度指標基礎上衍生出更多的排列組合,精雕細琢,讓產品花色品種更豐富,甚至實現天然石材無法擁有的各種色澤質感。
經過大半年的推廣,戶外人造石逐漸打開了市場。易承志介紹,目前生態石材銷往國內外,既用於高鐵站、博物館等公共建築的外牆裝飾,也用在廟宇的佛像雕刻上,「生態石材可塑性很強,連佛像的眉毛都能雕刻得栩栩如生,在廟宇眾多的中東和東南亞市場廣泛受到歡迎。」
一些地鐵站也用上了海順得人造石
易承志表示,他們不會止步於此,未來將繼續提高生態石材的性能,將其打造成透明度更高、柔韌性更強的產品,甚至能取代玻璃,繼續保持國內生態石產業的標杆和最高技術水準。
容桂發布微信編輯小組整理
資料: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