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張富清正是這樣,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在他考慮之列,時刻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時刻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時刻以人民的幸福為出發點。
什麼是忘我,追尋張富清工作生活的足跡,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張富清不怕苦,可他受不得老百姓吃苦。來鳳的很多幹部都回憶說,無論在什麼崗位,他總是往最貧困的地方跑得最多,為困難群眾想得最多。管著分房的工作,卻給自己安排條件差的;大女兒患有腦膜炎,多年看病他從不找組織特殊照顧;國家困難時期精簡人員,擔任三胡區副區長的他動員妻子率先從供銷社「下崗」。
「不能給組織添麻煩。」這是張富清給全家立下的規矩。
張富清四個子女,患病的大女兒至今未婚,與老兩口相依為命;小女兒是衛生院普通職工;兩個兒子從基層教師幹起,一步步成長為縣裡的幹部。子女們沒有一個在父親曾經的單位上班,也沒有一個依靠父親的關係找過工作。孫子輩現在大多在做臨時工,一個孫媳婦剛剛入職距縣城幾十公裡的農村學校。
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擁有了這份純粹之心的張富清,已然擁有了一份忘我的境界,忘卻自我,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張富清與同志之間、單位之間、社會之間都保持著乾乾淨淨的革命本色。變換過那麼多崗位,權力在手,但他終始保持一顆純粹質樸的心,克己奉公、無私奉獻。
這種忘我的精神,對奮鬥在我市各行各業前進道路上的廣大幹部群眾,有著深深的啟迪意義。
漢臺區黃家塘小學副校長袁平文說:「可能我們普通人達不到張老那種忘我的境界,但我們可以做到保持一顆平常心。工作生活中經受得住苦與樂、得與失、進與退、走與留的考驗,凡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順其自然。張老的人生經歷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面標杆,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更是一面旗幟,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更應該像他一樣,堅守信念,牢記初心,用虔誠的一份教育情懷要求自己,多付出、講奉獻,乾淨做人,做好學生表率;敢擔當、勇作為,愛崗敬業,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鄉縣城南派出所所長李秀虎看過張富清的先進事跡後,深受鼓舞。他說:「我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多年,總覺得派出所工作繁雜而辛苦,有時還不被理解,心中時常感覺委屈。但看到張老為革命工作不怕犧牲,還深藏功名,這樣的一種境界,讓我自慚形穢。目前,我被抽調參加掃黑除惡工作,在這個崗位上,我更需要張老身上那種不怕犧牲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責任感,為人民掃清寰宇,為警徽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