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平凡中綻放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到底如何闡釋呢?我想請大家跟我一起聆聽一個動人的故事。
故事從一封書信開始…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同時也是我母親,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為搶救病人而不幸殉職40周年。
今天如果她還活著,應該是78歲的老人了,和父親牽手幸福的晚年。
很可惜母親走時很年輕僅33歲,我們4個孩子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還不到三歲,我當時不到7歲,對於我們全家的確是一個難以承受的巨大悲痛,母親走後的最初幾年裡,我覺得做夢是最幸福的,因為只有在夢中才可以見到朝思暮想的母親。」
這是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的兒子趙李勇,懷念他的母親時曾經寫下的一封信。
大家知道李月華同志嗎?
1938年,李月華出生在一個鄉村醫生家庭,她從小就立志要成為醫生,為貧苦百姓解除病痛。16歲那年李月華如願的成為一名鄉村醫生,就職於安徽泗縣丁湖鎮一所公社醫院。
為了給鄉親們提供全面優質的醫療服務,李月華苦練本領,為了練習手術打結,她練到深夜12點,為了掌握針灸穴位,她不知在自己身上扎了多少針,經過努力她成為能診治多種疾病,能做20多種大小手術的全科醫生。
為了解決醫院病床的不足,她把自家當病房,讓病人在家裡吃住治療,為了搶救別人的孩子,她產後5天就雪夜出診,卻顧不上被開水燙傷的兒子。
當年她為了能使趙二姐的小幼嬰吃上奶水,她給剛滿三個月的小冠軍停乳餵粥,這個小冠軍就是李月華唯一的兒子趙李勇,也是她放棄休息,在農村連續進行三個月的疾病普查時,生在路上的孩子。
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她患上了低血糖,時常眩暈,可她仍然堅持工作,在那個醫療條件艱苦的年代裡,李月華就是一個流動的小醫院,為病人送去康復的希望。
1971年8月30日,是李月華患腦型瘧疾持續高燒的第3天,一位產婦生下嬰兒後胎盤沒有下來,大出血引起嚴重虛脫,需要緊急做胎盤剝離手術,而當時醫院只有李月華能做。她強撐著起床,在丈夫的攙扶下向診室走去,從宿舍到診室只不過20來米,可是李月華卻接連嘔吐了三次,她以頑強的毅力,走完了那20米,這是她生命途中最艱難最光輝的20米。
李月華顫巍巍的走到病床邊,傾注全部精力為產婦進行胎盤剝離手術,產婦得救了,李月華卻昏倒在病床邊。31日下午3:45,李月華因勞累過度出汗過多,引起嚴重脫水和酸中毒,經搶救無效光榮殉職,年僅33歲。
李月華的感人事跡,經人民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報導並繪製成連環畫。她光輝的名字,越過淮河跨過長江,傳遍了神州大地。48年後的今天,當地新一代鄉村醫生仍然以李月華為楷模,經常在她的墓前舉行職業宣誓。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位普通的鄉村赤腳醫生,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有的只是無私無畏默默奉獻,我想這就是初心吧!
她在鮮紅的黨旗下履行著共產黨員神聖的義務和職責,心裡時刻裝著病人和困難群眾,我想這就是初心吧!她在工作中始終精益求精,恪盡職守,我想這就是初心吧!她以生命和忠誠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道德操守,在人民的心中豎起一塊不朽的豐碑!
註:未經我館許可,請勿轉載、摘編等用於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