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缺的醫生是什麼醫生?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是兒科醫生!其實不是的,中國最缺的醫生,是病理科醫生。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有執照的病理醫生僅有9000餘人,按照每100張病床配備1名-2名病理科醫師計算,缺口高達4萬-9萬人。
很多醫院,對病理科的發展並不重視,在很多人的眼裡,病理科也不重要。可是,在我外科醫生眼裡,病理科醫生又是怎麼樣的呢?
兩年前,我去新疆做援疆醫生。到縣醫院上班第一天,我只問了外科副院長三個問題:「醫院有幾個病理科醫生,能不能做冰凍切片術中病理?有沒有輸血科,多長時間可以拿到血?如果我是主刀,出了醫療差錯,賠錢時我出多少比例的錢?」
外科副院長告訴我:「醫院有一個病理醫生,原來是檢驗科醫生,培訓學習了三個月後,兼了病理科醫生,不能做冰凍切片術中病理。沒輸血科,要去阿克蘇拿血,一個小時可以拿到。出事大家承擔責任,不會叫我一個人賠。」
知道只有這麼一個病理醫生,當時我心裡就涼了半截。當時的感覺,就如面對一群敵人,拔劍四顧無人幫,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了!
在沒有好病理醫生指導的情況下,我那一年半援疆外科醫生工作,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
那麼,病理醫生是做什麼工作的呢?
病理醫生要結合臨床資料作出病理診斷或提供病理形態學依據,必要時參加臨床會診,為臨床醫師提供病理諮詢。
病理醫生要經家屬同意進行屍體解剖檢查,作出病理診斷,並同臨床聯合組織臨床病理討論會,以總結臨床診治經驗及教訓。這一步在西方國家做得很好,但在我國,越來越做不到,原因你懂的。這也是中國特色吧。
病理科主任斯向東正在看病理切片。
檢查活檢標本及手術切除標本或細胞學標本;手術中進行冰凍快速診斷,指導臨床決定治療措施。上周四,我在做一臺甲狀腺腫塊手術時,在切下腫塊後,送了術中病理。術中病理報告為乳頭狀腺癌,我們才做了甲狀腺癌的根治性手術,做了淋巴結清掃。這一切,如果沒有術中病理是無法想像的。
病理診斷是最終診斷,是診斷的金標準。說病理醫生是醫生的醫生,一點也不誇張。正因為如此,病理醫生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任何工作,只要是人做,就有可能出錯。
有一次,一個病人在手術前懷疑是胰腺癌,我在術中取了病理,術中冰凍切片報告為慢性胰腺炎,我就保留了胰腺,沒有切除。但是在術後的石碏切片卻報告為胰腺癌。所有醫生頭上都冒汗了。後來通過學習,我才了解到,冰凍切片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本來就很難區分,全憑經驗,而憑經驗,是有出錯可能的。充分溝通後,取得了病人的諒解,病人接受了第二次手術。
有一天,病理醫生可能站在被告席上,完全可能。
病理醫生高風險的背後,卻是低收入。目前公立醫院的醫生收入,其實是畸形的。國家規定的檯面上的各種醫療收費,遠遠不夠提供給醫生們正常收入。明的不夠,暗的湊,合法收入不夠灰色收入湊。就如兒科病人,用藥少,檢查少,在現行制度下醫生因此灰色收入少而難以維持生計,醫生流失嚴重。兒科醫生多少還有點藥開,病理科醫生卻是什麼藥都沒有開啊!
最重要的病理醫生,高風險的病理醫生,實際收入卻是很低的醫生,能留得住醫生嗎?很多著名病理學家招不到病理研究生,唯有一聲嘆息。
人們可以感受到兒科醫生緊缺,急診醫生緊缺,人們可以直接感受到。雖然普通民眾無法感受到病理醫生的緊缺,但是如果不及時解決,必將給人民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
這些醫生緊缺,根本原因在於沒有錢。國家衛計委,該拿出行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