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讓醫生專心致志地當醫生,那就最好

2021-02-13 醫學界智庫

有人問我,白巖松你為什麼總為醫生說話?我說因為我姓白。

南通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特別是南通大學醫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好。

我為什麼要在前面加個特別二字呢?因為2020年太特別了。這一年再次更深層次地定義醫學,更深層次地定義醫生,更深層次地定義、並讓我們思考健康。

在這兒也要向所有醫生、學醫的人和他們的家人致敬。致敬之後是加油,因為未來的挑戰更多。各位是學醫的,未來將成為各個科室的醫生。面對健康的挑戰,2020年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今後還會有更重要的事。

新冠是由於未知,讓我們恐懼和擔心,迅速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切會正常起來的,請放心,就像過去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出現的健康挑戰一樣。但是我們常規的挑戰難道少嗎?在2020年當我們都在談論新冠病毒的時候,其他的健康威脅退居二線或三線了嗎?

健康威脅從未走遠。

前不久世衛組織剛剛公布了2019年結核病的調查報告,2019年全世界新髮結核病1000萬,死亡141萬。

對比2020年新冠的感染人數,你可以說,新冠感染數字是巨大的,但結核病是每年都有大致這樣的新增感染人數和死亡的人數。一個曾經被我們認為已經可以在疾病譜當中消失掉的結核病,一個我們以為有了特效藥就可以消失掉的疾病,怎麼會依然在2019年會對我們整個人類的威脅如此巨大呢?

更不幸的是,世衛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2020年新冠肺炎和結核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有可能都在150萬到200萬之間。

但是現在沒人敢預測哪個會成為流行病領域的第一殺手,還有癌症,還有心腦血管病……

健康的敵人一直都在。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由於疫苗、抗生素的快速研發,的確使過去很多讓我們非常擔心的疾病迅速地被遏制了。因此,當時有人樂觀地預測說,未來再談論傳染病,那將是一個非常乏味、無聊的話題。

可事實呢?

二十多年前,我嫂子的妹妹,跟我同一年出生,很漂亮的一個姑娘,突然有一天說得了結核病。我想都沒想,那不很快就治好?過不久到北京來治療,又隔了沒多久去世了。

結核病還能導致人去世?

過去我們有效的治療結核病的藥物,由於耐藥性的大量出現,導致現在結核病變成了一個非常讓人棘手的疾病。我們在進步,病菌也在進步。

我們到底是不是由於過去這些年由於技術、醫學的快速發展,對前景有點過於樂觀了?2020年在我們面對新冠肺炎的時候,所有學醫的人以及所有不學醫卻關心醫學和健康的人,要不要去思考兩個字叫敬畏?

就像《士兵突擊》當中所說的:「生活,什麼是生活?就是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來了。」

有一次,我問一位院士,我說這一次是新冠病毒,下一次會是哪個?底下的人都樂了:覺得這一次還沒完呢,你又談到下一次。非常抱歉,如果我們要以科學的精神去面對它的話,的確要去思考下一個,一定會有下一個。

所以,未來將會是更加需要醫生的時代。

因為未知,因為老齡化,因為日子過好了之後,人們對健康有更高的需求。我的總體判斷是,未來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問題。它的標誌就是以快速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低出生率捆綁在一起的人口問題。將來最大的產業一定是大健康產業。

那這個時候,就要思考今天的一個關鍵問題了:2020年會讓我們從此一直愛醫生愛下去嗎?

我想說的是:「愛你們不僅在今天,而且在未來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說這句話不是為了讓你們鼓掌,而是出於一種巨大的擔心。我作為一個新聞人,全程都參與了2003年的非典的報導,我見證了SARS 之戰中國人對白衣天使的那份愛。

但是這個溫度沒有保持那麼久。我記著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惡性傷醫事件發生了之後,我當天晚上做的節目叫《我們都是兇手》。為什麼?因為在惡性傷醫事件發生之後,居然底下有百分之八十多的留言說:「該。」

我們都是兇手。

在這,我特別想說,不止一次,許多次,我都說不要再把暴力傷醫和醫患矛盾聯繫在一起。這是非常荒誕的聯繫,暴力傷醫是犯罪,不是醫患關係。是嚴重的犯罪,就該嚴打。

所以在2020年,我們應該去思考:我們今後能不能有一個更好的讓醫生安心行醫,讓患者成為最大受益人的空間呢?

有人問我:「白巖松,你為什麼總為醫生說話?」

我說:「因為我姓白嘛。」

接下來還有一個答案:「因為我不傻嘛。」

人的一輩子,誰離得開醫生和護士?罵醫生的人是在犧牲自己將來的健康前景。因為全社會優秀的人都不學醫了,將來你連罵人的氣力都不一定足了。

每一個醫生又是普通人,他們要養家餬口。不能只把醫生的未來停留在理想、情懷上,他們的工作環境好不好?他們的工資可以嗎?

醫生最需要的是什麼?

其實,工資不會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你要先去把他可能不排第一位的問題解決了,他才可以把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比如尊嚴、職業成就感、佛一般的悲憫情懷,去落實得更好啊。

我的一個夢想是,能不能讓中國的醫生心無旁騖的只做好醫生該做的事。我覺得這是此時中國特別需要做的事:讓老師專心致志地當老師,讓醫生專心致志地當醫生,那就最好。

接下來,我們還要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患者。

上世紀的20年代,梁啓超先生病了,送進北京的一家大醫院,手術出了問題,報紙上就開始批評西醫,因為當時西醫剛剛引進中國不久。

沒想到,醫療事故的受害者梁啓超反而發文支持醫生,希望大家不要再去責罵。過了幾年,梁啓超先生病逝在這家醫院。

這樣的患者我們已經不能再指望有了,但是我相信可能也會有。

信任才會讓你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我總是成為信任的受益者。在跟學生,在跟很多人溝通的時候就常說,信任是一種能力,信任也是一種力量。不信任和信任都可能有風險,以我五十多年的人生生涯來說,信任的風險遠遠小於不信任的風險。

不信你去信任試試。

患者在整個診療過程當中,這幾十年發生了一個巨大改變,叫患者賦權運動。

過去,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沒有權利參與意見,都是醫生定。如果沒治好,「哎呦,這孩子命不好。」要麼怨老天爺要麼怨命,從來不會怨郎中怨醫生。

但是過去這五十年,全世界的患者賦權運動,愈演愈烈。

現在的醫療已經明確的要求,在治療方案的選擇和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有權利參與決策。問題就來了,醫生會說,我告訴你什麼病,然後有A方案、B方案、C方案,你選擇哪一個?

患者一點兒不懂,好辦,醫生說了算;特別懂,也好辦,大家同行;但是一知半解,醫生最痛苦。

在這種患者賦權的背景下,醫生承擔著相當大的責任和法律風險,所以即便是動個闌尾手術,醫生也會把最糟糕的結果提前告訴你。而且醫生越來越謹慎的開始用挑不出任何毛病的術語講給患者。

你要知道,相當多的診療過程是需要一定的冒險的,可是現在的醫生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如果沒有保障的話,您覺得他敢冒險嗎?換你,你會不會冒險?倒黴的是誰呢?倒黴的是患者。

在思考如何做醫生,如何做一個患者的時候,我們該不該去思考,今後怎樣去做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的平臺和工作呢?

比如說當患者開始有權利參與決策的時候,我們的醫學系統和科普系統有沒有為他做決策的輔助系統?我們有沒有搭建網站讓他去了解其他患者的感受?要知道,對於一個迷茫的患者,最有效的溝通者是接受過同樣治療的患者。

可是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平臺嗎?

醫生一定要跟患者有一個將心比心、互相理解了解的過程,這一點我認為醫生應該提前邁出一步,因為你是專業的。

我們應該更開闊的去思考將來的問題。

這兩年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一個重要的基準,就是以治療為中心全面向以預防為中心轉變。這對於我們整個的醫學教學和醫學實踐,包括每個醫生的職業生涯來說,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調整。

今天能站到這裡,可能其中有很多個緣分。其中一個,我知道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秘書處)也有一個以傳播健康知識為主的蝴蝶學院。

最近半年,我經常在做健康知識宣傳的時候強調,一定要記住健康知識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與健康有關的知識;第二個,知識一定得是健康的。缺一不可。

現在網際網路自媒體關於健康知識的信息非常多。欣喜的是健康越來越引起關注,痛苦的是這裡面騙子太多了。偽健康知識四處傳播,甚至一說跑步,就有人說傷膝蓋,別跑了。膝蓋最大的敵人是體重嘛,我在跑步的過程中把體重降下來,難道不也是對膝蓋的保護嗎?另外,你幹嘛不科學跑步?

我覺得一個偉大的醫生,是逐漸不通過治療就能減少讓你治療的患者的人數,因為改變他的生活方式,改變他對健康的認識,讓他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病儘快治,得了慢病也能科學有效地控制,獲得健康的生活。

前幾年,我作為政協委員提了一個提案:請將醫務工作者的優秀科普文章,納入到專業職稱的評定範圍內。要從根子上去解決問題,就要產生一種驅動力和激勵機制。

好的科普文章,也就是說健康的健康知識,就是在不知不覺當中,讓你的患者在減少,那不就是最大的大醫嗎?

本文根據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於2020年11月14日晚,在南通大學進行的以「 2020說健康」為主題的演講內容整理而成。演講內容很長,本文在保留演講者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刪減。

來源:健康傳播

相關焦點

  • 一個美國醫生炒股的後果,發人深省!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醫學資料庫」(yixueziliaoku)分享醫學要點,醫學題庫,醫學資訊,做最好的醫學資料分享平臺手術開始沒多久,裝在內衣口袋裡的傳呼機忽然震動了起來,根據震動的頻率,尼爾西知道自己所選購的股票正在下跌,他操刀的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了一下,就是這並不起眼的閃失,尼爾西誤將該病人的腸子劃破了一釐米多……事後尼爾西被警察帶走。尼爾西交代:"由於擔心股票被套而分神……" 結果賠償病人近100萬美元,還被醫院以"嚴重瀆職的恥辱者"開除,從此沒有機會再從事醫生的職業。
  • 醫生術後喝葡萄糖水引爭議,白巖松:這種質疑冷酷無情
    」據悉,這名醫生名叫鄭濤是陝西西安某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當天,鄭濤做了一臺腦幹出血的手術由於中途不能喝水他感到非常乾渴就直接喝了一瓶含量為5%的葡萄糖水針對網友的質疑鄭濤也作出澄清:喝的這瓶葡萄糖水對手術沒有影響
  • 醫生術後喝葡萄糖水惹爭議,白巖松都看不下去了!
    前幾日,西安一名神經外科醫生趙濤在經歷了8個小時手術後,站在走廊裡喝葡萄糖水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讓這段視頻越傳越廣的,並不是大家的點讚,而是評論裡槓精們質疑的聲音。沒想到事件繼續發酵,全網都在討論,輿論壓力如此之大,趙醫生都不得不發聲解釋:喝得葡萄糖不會算在病人身上,算在科室成本裡。連白巖松都在節目裡點評:醫生也是人!
  • 與時間賽跑的「原年人」醫生,收穫最好生日禮物
    昨天是大年初五,依舊忙碌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馮燦醫生對記者說。誰都不想在春節裡住院,但總有些病突如其來。2月11日除夕這一天,忙碌了一年的馮燦正與妻兒歡聚迎新。晚上8點50分,手機突然響起。「馮醫生,有一個心梗患者!」「馬上來!」馮燦是當天的備班醫生,住在醫院附近的他,套上外套就往外衝。除夕這天,恰是馮燦的生日。
  • 醫生的醫生:病理醫生
    到縣醫院上班第一天,我只問了外科副院長三個問題:「醫院有幾個病理科醫生,能不能做冰凍切片術中病理?有沒有輸血科,多長時間可以拿到血?如果我是主刀,出了醫療差錯,賠錢時我出多少比例的錢?」外科副院長告訴我:「醫院有一個病理醫生,原來是檢驗科醫生,培訓學習了三個月後,兼了病理科醫生,不能做冰凍切片術中病理。沒輸血科,要去阿克蘇拿血,一個小時可以拿到。出事大家承擔責任,不會叫我一個人賠。」
  • 醫生術後喝葡萄糖水引爭議,這個後續有點暖→
    視頻中的醫生叫鄭濤是西安某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當天,他做了一臺腦幹出血的手術時長8小時由於中途不能喝水就直接喝了一瓶含量為5%的葡萄糖水11月14日有熱心網友專門買了六箱飲料坐了近兩小時公交車給鄭醫生送水「在網上看到報導後確實覺得醫生特別辛苦
  • 醫生術後喝葡萄糖水引爭議,白巖松這麼說...
    大家好,我是醫生手術後「豪飲」葡萄糖水新聞事件中的當事醫生,我叫鄭濤。沒想到這個事情會受到那麼多網友的關注,竟然還上了頭條、抖音熱榜,感謝大家關注。在此我給大家講述一下當時的情況。11月7號前後,我一共接到3個急診,其中兩臺腦出血需要手術。第一臺為高血壓腦出血,出血量110毫升,來院時已經腦疝,在急診下行開顱血腫清除術。
  • 白巖松談醫生術後喝葡萄糖水爭議:這種質疑冷酷無情!
    大家好,我是醫生手術後「豪飲」葡萄糖水新聞事件中的當事醫生,我叫鄭濤。沒想到這個事情會受到那麼多網友的關注,竟然還上了頭條、抖音熱榜,感謝大家關注。在此我給大家講述一下當時的情況。11月7號前後,我一共接到3個急診,其中兩臺腦出血需要手術。第一臺為高血壓腦出血,出血量110毫升,來院時已經腦疝,在急診下行開顱血腫清除術。
  • 最美醫生陳素貞
    這是一部關於一個醫生的故事的微電影,這名叫陳素貞的醫生,在她生前,也許你見過,我也見過,他也有可能見過。她是一名普通的醫生。
  • 醫院為醫生配報警手環上熱搜,你怎麼看?
    來源:醫學之聲 根據澎湃新聞、武漢晚報等整理陝西醫院為醫生配報警手環,中國的醫生和患者是否真的「友盡」了
  • 北大醫院醫生被群毆20餘天后,醫院首次發聲明
    微博用戶「雁落秋田」於10月11日截圖發布了北大醫院醫生被打事件信息,並@了「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白巖松」等大V。「雁落秋田」的微博個人介紹為:一個穿著白衣服在皇城根的某棟樓裡飄來飄去的傢伙。鑑於北大醫院位於北京老皇城內,是距離中南海最近的醫院,因此推測該微博用戶可能是北大醫院一位醫生。
  • 「黑臉」醫生醒來後首現身:剛醒時經常做噩夢
    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易凡,1月底確診,屬於重症,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終於被救回!看到他滿臉變黑傷痕累累,網友直呼心疼。
  • 「無國界醫生」組織裡的中國醫生
    幸而他們還有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s)的幫助。  然而,2月15日,中國新年後上班的第三天,援助敘利亞民眾的無國界醫生組織被軍事襲擊,8名醫護人員失蹤。
  • 醫生被打門齒險脫落,指甲剝脫,血灑一地!
    讀故事、學知識、漲姿勢,讓您不再是醫學小白,您的關注是從文醫生前行的動力!2017年7月29日上午,黑龍江省綏化市綏化人民醫院發生了一起暴力傷醫事件。事情發生在骨科病房,該院一名骨科醫生被一名患者家屬無故毆打,造成醫生牙齦出血,雙門齒鬆動接近脫落,右手中指指甲剝脫,胸前劃傷。從現場圖片上看,受傷醫生面部出血,手部出血,地面上一大片血跡。
  • 白巖松:孩子,你要考第一就斷絕父子關係!(你怎麼看)
    兒子中考的時候,北京中考成績剛剛公布,白巖松就知道了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白巖松鬆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於「沒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白巖松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不爭第一」。
  • 2016醫生宣言:看品牌醫生 仗劍共天涯!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等7位中國醫療界大咖用詩朗誦的形式,深情詮釋品牌醫生,禮讚醫道仁心。      「手中有劍,劍上有招,為健康所系,為患者所愛,為醫者所驕。」2月28日,中國最具醫患忠誠度的移動醫療平臺——好大夫在線,傾力打造的 「2016中國品牌醫生風雲匯暨好大夫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
  • BMJ:外科醫生為什麼比內科醫生更帥?
    ;外科醫生相貌得分顯著高於內科醫生。《英國醫學雜誌》上曾發表過一篇研究探討內科醫生、外科醫生究竟誰更加高大英俊,同時還和扮演醫生的電影明星作比較,比如喬治·克魯尼在《急診室的故事》裡的形象。想知道哪個更帥嗎?一起來看一看吧!研究人員選擇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附屬醫院的12名外科醫生、12名內科醫生和4個對照者(電影中扮演醫生的演員)組成隨機樣本,以年齡(50歲左右)和性別(均為男性)配對。
  • 一個醫生的感悟:所有的醫生都沒醫德
    之所以被一句話點著了,是自己就被不少患者罵過沒有醫德,那就說說我見過哪些情況下我常常被罵沒有醫德。出門診時,有老年男不排隊,不掛號,要來問兩句,我無心爭論,讓他等到最後,看就是了,老年男不願意等,罵我沒醫德,問候了我祖宗八代。有病人門診看完後,讓他做檢查,他問自己是什麼病,告訴他檢查完或許能明確,罵我沒有醫德,就惦記給病人開檢查。
  • 江西醫生查房遇刺身亡:醫生變成高危職業,未來誰給我們看病?
    然而,年終歲尾最悲傷的消息,莫過於江西那位醫生之死。1月26日,江西省吉水縣人民醫院醫生胡淑雲,查房時突遭歹徒持刃襲擊,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我都記不清這是第幾起傷醫事件了,每次悲劇發生之後,全社會都在譴責、都在呼籲。可不該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一個衝動的惡魔,帶走了一個白衣天使。
  • 19歲女孩整容住院期間被醫生多次性侵?但報警的卻是醫生……
    日前,網友@不開心的兔兔555在微博發表多篇長文,通過圖文形式,非常詳細地介紹了事情經過。當事醫生餘東的妻子在微博回應稱接受對方提議的"報警"處理讓對方亮出身份,拿出證據該女子上傳了一段與餘東的對話音頻為佐證音頻中,該女子說到「因為在醫院我和你發生過關系所以我覺得你能夠給我好好做(手術)」餘東打斷了女子的話稱「那件事不要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