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國駐法使館文化處舉辦「圓明重光—圓明園文化展」和「貝家花園—一個法國醫生在北京」展覽新聞發布會。9月8日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來臨之際,這兩個展覽將分別亮相巴黎新華影廊和歐洲時報文化中心,為中法建交50周年獻上一份特殊禮物。中國駐法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主持了此次介紹會,政務處張偉參贊、新聞處林青參贊、歐洲時報社長張曉貝、歐洲時報常務副社長鍾誠、歐洲時報副社長兼文化中心主任陳曉燕以及新華影廊總經理陳立群等參加了本次發布會。
據介紹,本次展覽包括巴黎新華影廊主展場以及歐洲時報文化中心分展場。展覽時間從9月8日持續至18日。
巴黎新華影廊舉辦的「圓明重光—圓明園文化展」,除藉助傳統的圖片、模型、視頻等展陳手段外,還採用了全息展示、數字互動、3D技術等創新手段,實現建築、戲曲、書畫等分主題的互動體驗。展品包括「圓明園大宮門區模型」、10件紅木建築模型,並將播放「再現圓明園」影片。
歐洲時報文化中心舉辦的「貝家花園—一個法國醫生在北京」展將以「貝家花園」為背景,展現法國醫生貝熙業在北京41年的生活故事,將他為中國反法西斯事業的貢獻和與生活在海澱西山的北京市民的生活交往細節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時讚揚了法國醫生貝熙業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及與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並接見了貝熙業的兒子。記錄這段友情的就是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貝家花園」。在這座花園裡,法國醫生貝熙業為中國百姓免費治病,診斷後還將藥品送給村民,百姓都親切地稱他居住的山莊為「老貝家」。展覽分別為「三山五園」和「圓明園」兩部分,以攝影展形式布置,整體以黑白色調為主,強化歷史感、真實感,以現今修葺完成的貝家花園彩色圖片結尾,寓示中國人民對貝大夫的緬懷與紀念。
除了以上展覽內容,圓明園還將在法國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包括在香波堡舉辦旅遊文化周以及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舉行的「十八世紀皇家園林保護發展研究國際會議」。
本次展覽由中國駐法使館文化處、文化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海澱區人民政府、海澱區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單位主辦,圓明園管理處承辦。
(歐洲時報/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