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在流行的黃熱病為安哥拉株病原體,其疫苗供應的緊缺促使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7月份至八月份期間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金夏沙的疫苗接種運動中不得不節省疫苗使用劑量。雖然將疫苗分成5次劑量進行接種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與採用標準劑量疫苗接種類似,但其功效尚未經過檢驗。這就迫切需要分次接種的疫苗劑量能夠確保其有效性,而且需要闡明疫苗分幾次接種時,能夠有效減少黃熱病的傳播。
2016年11月9日,《Lancet》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香港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中心的Joseph T Wu博士及其團隊的研究文章,旨在探討黃熱病疫苗分次接種的有效性。
研究者利用黃熱病的疾病自然史和病例報告數據,估計安哥拉黃熱病的有效繁殖數,採用簡單的黃熱病傳播數學模型,研究人員計算出了不同傳播比例人群中,黃熱病的感染髮病率(在流行過程中感染的人口比例)和通過兩種接種方案進行疫苗分成5次接種的效果,即在假設的完全易感人群中隨機接種疫苗,和2016年7月至8月期間在金夏沙對不同年齡截段的人群進行分次劑量疫苗接種。
研究者發現在安哥拉株爆發初期,估計的安哥拉黃熱病的有效繁殖數為5.2至7.1。如果疫苗的作用具有全或無特性(即疫苗接種者得到完全保護的比例[VE],其餘的沒有得到保護),只要VE超過1/N,對黃熱病疫苗進行N次分開接種就可以大大降低黃熱病的感染髮病率。如果分次疫苗接種行動中間出現遺漏,接種者其受益門檻將越來越高(即每個疫苗接種者的易感性可被一個等同於疫苗功效的因子所減弱)。世界衛生組織在金夏沙進行的疫苗接種活動選擇進行分次疫苗接種的年齡截段為2歲,如果分5次劑量疫苗接種的功效超過20%,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髮病率。
由此可見,劑量分割注射疫苗是一種有效的減少黃熱病感染髮病率的策略,在分次劑量疫苗接種者得到完全保護的比例已經低於預期的情況下,劑量分割注射將增加誤差幅度。
(來源:MedSci)
原文出處:WuJT, Peak CM, Leung GM, et al. Fractional dosing of yellow fever vaccine toextend supply: a modelling study[J]. Lancet. 2016 Nov 9. pii:S0140-6736(16)31838-4. doi: 10.1016/S0140-6736(16)3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