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號晚上9點36分,航班從桃園機場起飛,我在臺灣的最後一分鐘,也是我踏上回家之路的第一分鐘。飛機在三萬英尺的高空飛行,透過窗口,我看到了臺灣的夜景,流光溢彩,璀璨明亮。這是我對臺灣最後的印象,那麼美,猶如在夢幻國,美得有點不真實。
臺灣美,然而最美的風景是人。在臺灣,感受最深的是臺灣人的人情味和對傳統美德的繼承。來臺灣前,我對陌生人主動或過分的熱情會主動設防,結果我在臺灣又重新找回了對人對善良的信任。在臺灣,找不到路,只要找人問路,基本每個人都會熱情的指點你路在何方,還有人怕你走錯路,會幹脆給你帶路。習慣了個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突然來到了一個友善的土地,實在是受寵若驚呀。去年在東莞東火車站,有個中年婦女請求我幫她看行李,處於防備心我拒絕了,畢竟幫人反被坑的新聞,已是司空見慣。而在臺灣,如果你向陌生人請求幫助,對方會很樂意答應你。
臺灣社會很關心殘疾人,關懷弱勢群體。在便利店和其他公共場所,都可以看見募捐箱,而且是自願募捐,捐多捐少沒人會監督你。除此,還有教會、基金會等各種公益組織幫助弱勢人群有尊嚴的活著,以及幫助他們維護自己的權益。種種溫暖人心的舉動,讓弱勢人群們知道,社會沒有拋棄他們,反而更加的呵護他們,這是對生命、對人性的尊重。如果一個社會,只有弱肉強食,豈不是很可悲?而對於人道的踐行,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人,讓所有人都享有生命帶來的福氣、有尊嚴的活著,這是古書上的大同社會呀!
臺灣號稱垃圾不落地,來了後發現確實是真的。在街上很少看見垃圾桶,居民們一般在家就把垃圾分類好啦,然後統一由垃圾車帶走。垃圾分類意識已經深入人心,每次丟垃圾都要看清是什麼屬性垃圾,然後才丟到相關種類的垃圾桶裡。有一次我和同學去外面玩,出門時買了奶茶邊走邊喝,路上沒有看到垃圾桶,於是我和同學就把空空的奶茶杯裝在背包裡,回到宿舍後才扔到垃圾桶裡。同學後來只要和人說起我們兩個背著垃圾走了一路的趣事,就會忍不住的捧腹大笑。減少環境汙染,減少垃圾桶佔用空間,美化城市容貌,還節省了資源,真是棒呀。
臺灣便利店24小時不關門,午夜你依舊可以買到夜宵,而且便利店啥都有,簡直是小型雜貨店。悠遊卡(臺灣的交通卡),一卡走遍全臺灣,公交、自行車、地鐵都可以刷,在便利店或超市買東西也可以用它,真是一卡在手,通行無阻。棒棒的便利店和悠遊卡。贊贊贊。
臺灣人超級有禮貌,口頭禪是「謝謝」和「不會」(「不會」相當於大陸的「不客氣」)。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我問朋友問題,開頭用了請問二字,朋友很詫異,我才突然意識到,我把臺灣的對所有人都彬彬有禮的習慣帶回大陸啦。大陸這邊,是只對陌生人禮貌客氣的,哈哈,看來要稍微改下哦,不能總是讓朋友感到詫異。但禮貌總比野蠻好,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大家很有禮貌,一派和諧又有何不好?
在這裡要聊一下臺灣的普通話,也就是臺灣腔,很多人覺得臺灣腔太嗲,個人覺得其實還蠻萌啦,覺得灣灣姑娘講話萌萌噠,灣灣男生呆萌呆萌的。去了臺灣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講話也開始變成:「好哦」、'好噠"、"這樣子行不行哦",連網絡聊天用詞都變成萌萌的噠,覺得灣灣腔其實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