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表彰會開過了,國慶也都歡度了,這新冠應該控制住了。記得去年開始的時候,華春瑩的推特帳號正式開通,發布的首條推文就是:「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現在看來,去年的冬天逾越過了,但今年的冬天還是來了。伴隨冬天到來的,還有這不依不饒的新冠。
可見,美好的願望,並不一定能夠實現。人們還是應該生活在現實裡,以更多科學、務實的心態面對所處的困境。
適當的雞湯可以補身,喝多了,可能有毒。
對於新冠的防控,我們已經有了一年多的經驗。相比於去年的慌亂,現在比以前更科學。
據此,劃分了高、中、低風險區。這三級劃分的目的,就是為了更精準的防疫。
可這些科學的依據,並未得到基層管理者的切實執行,大多是層層加碼,矯枉過正,把一個祥和溫馨的節日氣氛,弄得怨聲載道。
寧左勿右的做法,在每次社會化運動中都會佔據上風。
在中國,右會犯錯誤,而左,甚至會犯更大的錯誤。鄧小平的偉大,就是深刻指出了左的危害,只是現實中真聽他的話的人並不多。
現在有些地區,都是自行升級防疫措施,層層加碼。這種寧左勿右的做法,既對防疫沒有幫助,也給老百姓和自己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寧左勿右在我國確實是有傳統的,這種傳統往往在權力高壓下形成。以為沒做到說明自己不夠積極,只有做過頭,才能表明自己的積極主動。
掃描加好友,註明「少爺」
建國初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也有層層加碼的現象。除了執行者自行加碼以外,居然有被執行者主動要求加碼的。
像我國物理學的開山祖師爺吳有訓,被整的受不了,「因思想改造,幾次欲懸梁自盡,已出外購得一繩子」。
但也有主動要求加碼的,比如《新華字典》之父魏建功,主動寫信說,黨總支委同志們:你們太縮手縮腳了,對我們舊知識分子尤其年齡大一點的人實在太驕縱!我們身上要燒的毒氣是太多了,平素你們大家絲毫也捨不得碰一下。我們都認識黨的大公無私,我們系裡絕大多數成員是黨外人士,對我們認真嚴格要求,在寬猛相濟的工作方法條件下,是可以奏效的。但是黨委同志們有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想把問題攤開,弄清楚情況,求得徹底解決。對我們思想作風有問題的人來說,愛之其實害之!害個人也許事小,害工作關係實在不小!說嚴重些……問題的性質就是「養蛆成蛹!」
植物學家曹宗巽當知道有人要照顧他的時候,他發言說:我希望今後不要再對高級知識分子進行這樣的照顧了,為什麼要照顧?照顧的出發點是什麼?照顧的內容是什麼?其後果又如何?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即使對我們狠狠地批評一通,鬧上幾天甚至幾月的情緒,但鬧過情緒後應當是雨過天晴,應當是思想上和工作上大躍進!今後希望對我不要再一味姑息,使我們能夠儘早地又紅又專!
這種矯枉過正式的層層加碼,實際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體現。它反應出在權力面前,一級組織或個人,失去自己基本的判斷力,無法理解需要把握的度,為保險起見,所以寧左勿右。
中國曆次社會運動的經驗總結,都是左差點葬送了整個國家的命運,讓民眾生活在困苦中。
這樣的教訓,在這次防疫時依然值得吸取。
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由科學管控,而不是權力說了算。這應該是我們應對新冠的底線,和堅持的原則。
矯枉過正,層層加碼,不是防疫,而是添亂。
此公號不錯,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