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以獎補機制為引擎,加快推進生態安葬事業發展

2021-02-24 文明攸州

       實施節地生態安葬是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事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攸縣民政部門根據節地生態安葬獎補相關政策,積極主動落實對實行節地生態安葬的逝者家屬進行獎補,以獎補機制為引擎,加快推進生態安葬事業發展。

       近日,攸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來到新市鎮丁家壠村、皇圖嶺鎮丹塘村兩地,給近日實行了節地生態安葬的兩戶逝者家屬送去了節地生態安葬獎補金。自殯葬改革提倡喪事簡辦與節地生態安葬以來,不佔土地、綠色環保、成本低的生態安葬方式已逐漸為老百姓所接受。

       節地生態安葬逝者家屬:「本來是準備土葬的,聽到村上鄰居們在議論殯葬改革政策,我覺得蠻好,又環保,又節省。」

       「生態葬」既節約土地,也大大降低了安葬成本。相對於以往需花費幾萬元來購買墓地的費用,樹葬、草坪葬等「生態葬」的墓地及火化費用僅需幾千元,而節地生態安葬所給予的獎補金額基本可以與其持平,在節約了殯葬用地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河葬、壁葬、草坪葬、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攸縣民政局副局長丁建欽 :「我們主要是要通過殯葬改革來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實施鄉風文明,創新社會治理,真正為攸縣人民謀幸福,為子孫後代謀福祉。」(全媒體記者: 李青  文梓戈(實習))

本期編輯:劉文昇

相關焦點

  • 錦州市四區實行免費獎補節地生態安葬 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免費且一次性獎補1500元
    近日,我市民政局等11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實施意見》,從2017年起,有利環保又惠民的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已開始在我市實行。
  • 明年1月起,這樣安葬親人,最高補貼2420元
    記者 韓雯如何讓節地生態安葬成為公眾殯葬的選擇項?
  • 全國人大代表潘麗梅:發展壯大環保產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一名從事環境汙染治理工作13年的基層代表,潘麗梅十分關注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潘麗梅。「我來自韶關市雅魯環保實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民營環保企業,主要從事礦山、鋼鐵、火電、化工等行業的工業廢水和市政汙水處理業務,我負責的是水汙染處理工藝技術研究開發。」
  • 以「五個堅持」統領發展全局——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錄音)我省將著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
    記者從昨天(1月15號)召開的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我省將著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八大工程」為載體
  • 攸縣籍愛心人士田香蘭:情系鄉村為教育,愛心捐助暖人心
    11月24日,「愛心之旅攸縣新市中學行」公益主題座談會在攸縣新市中學召開。田香蘭獎創始人攸縣籍愛心人士田香蘭攜手科技教育協會(美國)湖南代表處、春雷公益為新市中學10名貧困學生送去生活費。此次公益主題活動受助的10名學生是從統計在冊在讀的貧困家庭中挑選出來,每人受資助金額為1000元。這次活動的捐贈代表田香蘭是土生土長的攸縣人,曾在新市、桃水任小學語文教師。
  • 【素材速記 035期】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時評文章】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來源:人民網(略有改動)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尊重自然。
  • 人手不足 作風來補
    2月19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支部書記講授了專題黨課,帶領全司同志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我該怎麼做」主題開展了集中學習,大家踴躍發言、積極探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態環境部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就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 尹弘在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上強調 系統謀劃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四水同治工作
    ,持續推進四水同治,堅決打贏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為河南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尹弘指出,水利關乎國家民族永續發展,從大禹治水到修建都江堰、紅旗渠,中華民族治水史上積累了寶貴經驗和精神財富。實施四水同治,是河南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系統治水重要論述的創造性舉措,事關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是服務新發展格局,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搶抓「兩新一重」機遇的重要保障。
  • 桃園區:產業共創 生態共享 打造「三生三美」鄉村振興樣板
    今年以來,桃園區聚焦「三區」共建共享,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依託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後發優勢,努力搶佔發展高點,奮力開創「三區共建、三產融合」片區化發展新路徑。加快產業集聚,推動錯位發展。
  • 樂東推進「三區」建設 ,今年 GDP力爭增長10%以上,謀劃推動長隆主題樂園等項目落地
    1月12日,樂東黎族自治縣召開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找準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的樂東定位,立足自身特色資源優勢,全力推進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試驗區、文旅產業聚集區、生態文明試驗區 「三區」建設,加快樂東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力爭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
  • 綠色發展鑄就美麗中國
    「十四五」規劃建議也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 這就需要我們深刻領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不懈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水平;增強全民生態環保意識,引導每一位公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能環保的點滴小事做起,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貫穿於日常生活,成為全社會普遍推崇的潮流和風尚。
  • 我市全面推進「藍天、碧水、淨土、農村環保和青山工程」確保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我市將圍繞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和補齊我市生態環境短板,以提升環境質量和促進振興發展為主線,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進資源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全面推進「藍天、碧水、淨土、農村環保和青山工程」,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農村、青山五大環境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確保到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 環保政策丨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這些重點不要錯過......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首先向記者們通報了生態環境部近期重點工作進展。1)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0月28日至31日,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重點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並作出決定。
  • 【開啟新徵程 奮鬥新時代】聚力實施「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發展安全」三大戰略
    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下一步,我們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按照保護優先、發展優化、治汙有效的要求,為鞏固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石屏貢獻。
  • 安琪為什麼能獲得宜昌生態環境保護獎?
    會議表彰了在推動宜昌高質量發展和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安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俞學鋒獲「宜昌發展貢獻獎」個人獎。安琪酵母獲「宜昌生態環境保護獎」集體獎。安琪酵母堅持走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以打造「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企業為目標,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了發酵行業和上下遊產業的發展,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引領發展看漢濱:五大富硒農業產業位居全市前列!
    「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帶動全鎮185戶農戶發展辣椒產業1200畝,每畝可為農戶帶來2000元以上的收入。冬閒人不閒,在晏壩鎮田壩社區浩龍茶葉園區,64歲的元國安正忙著對茶園進行冬季施肥管護,元國安說,「現在土地有租金,務工有薪金、入股還拿股金,跟著園區種茶,不僅脫了貧,還學會了種茶技術。」
  • 【環保】14家公墓生態環保葬全免費
    昨日,市民政局、市殯葬事業促進會率全市14家經營性公墓公開承諾,對生態環保葬實行全免費。
  •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推進綠色學校創建工作
    (一)開展生態文明教育      中小學結合課堂教學、專家講座、參觀實踐等活動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大學設立生態文明相關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探索編制生態文明教材讀本。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將教育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當地的、日常的環境相聯繫,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和理解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