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蛋糕店轉了好久,問店員說想買雞蛋卷,拿來看一眼,都不是我想要的樣子。我很懷念小時候吃的雞蛋捲兒,想吃它上面帶的楞楞,想嚼它裡面裹的芝麻,想聞它濃厚乾淨的雞蛋香。童年是一份雞蛋捲兒的香味,它伴著街邊滿樹的槐花香,要麼是洇衣的細雨,要麼是臨冬的冷風,吃起來是嘎巴的酥脆和純純的香甜。
20年前,在雄縣街頭的大槐樹底下、小胡同裡和我們家門口附近轉角的地方,經常看見一位五六十歲的老人,騎著小三輪車,拉著一架爐子,和三個可以翻個兒的煎餅鍋,到寬敞位置就停下,擺上傢伙什兒,點起火來,刷點兒薄油,溫度合適以後就往鍋裡倒攪好的雞蛋麵糊,然後翻個兒,再翻個兒,打開鍋蓋兒,用鏟子把餅邊兒一挑,把剛熟的煎餅一卷,晾涼就成了酥脆酥脆的雞蛋捲兒。煎餅鍋是鍋蓋兒和鍋底兒對開的鍋,鍋裡有密密的橫紋,為得是煎餅熟得透,起鍋的時候好卷,吃起來更有嚼頭兒。爐子是小煤氣罐點的氣爐,氣罐輕,但也足夠老人到處跑用它一天。
我們那個時候都自己從家裡拿雞蛋、麵粉出來,甚至有時候連白糖都自己帶,在蛋捲兒能成型的基礎上,同樣的麵粉裡面放多少雞蛋由我們自己決定,甜度也可以由自己決定,最討喜的是可以請求老人放進去一把我們自帶的黑白芝麻。這樣的雞蛋捲兒絕不攙任何雜味兒,都是自家材料的淳香味兒,一點兒添加劑都沒有。
一到了不冷不熱的季節,鄰裡間總能聽見這樣的喊聲,買蛋捲兒去嘍,買蛋捲去嘍...讓人流連忘返。我最喜歡看烙蛋捲兒,尤其喜歡看那蛋餅由剛熟時的柔軟變成捲起來以後的酥脆,覺得神奇而誘人。
一轉眼幾年過去,大路上跑的滿都是桑塔納、麵包車,柴油三輪車也風靡在這一時。而兒時最喜歡吃的雞蛋捲兒也慢慢從漲價過渡到在雄縣的歷史上謝幕了。代替的是蛋糕店裡批量生產的盒裝蛋捲兒,模樣上沒有厚度,味覺上也沒有過去老式蛋捲兒的深度。
快二十年了,我常常在吃一些東西的時候想起它,可是再也沒有看見過那老人坐在那老地方一邊卷著蛋捲兒,一邊攪著麵糊,也再沒有聽見鄰裡間喊著買蛋捲兒去的熱鬧聲音。童年的回味可能就是這樣,人戀舊的心總能讓一份簡單的東西變成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老式蛋捲兒,它就有這樣的魔力,像童年一樣讓我們一直不能忘懷。
雄媒社原創文章,雄新社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屈杏偉
圖/網絡配圖
投稿郵箱:1702786888@qq.com 雄媒社歡迎下列稿件:新聞評論、事件剖析、風土人情、鄉村傳說故事等。文章採用即有稿費,讚賞直達作者微信帳戶,作品將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網站全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