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
加拿大皇家銀行近日售出的一根1盎司金條被發現造假,其中並不含黃金成分。珠寶商和經濟學家擔心,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出現信任危機,將會在市場掀起波瀾。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網站10月30日報導稱,渥太華一名名叫塞繆爾·唐(Samuel Tang)的珠寶商10月18日從加拿大皇家銀行一家分行購買了這根帶有加拿大皇家鑄幣廠鋼印的1盎司(合28.3495克,規格接近民國時的「小黃魚」31.25克)99.99%純金金條。在他委託金匠加工金條的時候,發現貓膩:這根金條很硬,很難彎曲,這不符合黃金的性質。
被發現是假貨的9999金條(本文圖片均來自加拿大廣播新聞網)
這名金匠名叫丹尼斯·伯納德(Dennis Barnard),他說,自己當時打開塑封,把這塊金條放到操作臺上,就覺得不對,它太硬了,然後他嘗試彎曲這根金條,一般金條都是很容易彎曲的,但這個「金條」斷了,斷面居然是鋸齒形的。
於是伯納德又自己做了酸性試驗,結果仍然不對。
珠寶商塞繆爾·唐
起初加拿大皇家鑄幣廠和皇家銀行都拒絕收回這根「金條」,後來唐先生聯繫到加拿大廣播新聞(CBC news),皇家銀行才決定收回「金條」調查,並退還唐先生的貨款1680加元(約合1308美元)。
加拿大皇家鑄幣廠在交給加拿大廣播公司的一份聲明中稱,他們正在對金條進行測試,「儘管它的包裝和外形已經改變,難以認定這是加拿大皇家鑄幣廠生產(的金條)」。
唐先生表示,他現在懷疑這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數金條的購買人都是普通投資者,他們不可能去拆封檢驗,「誰會把皇家銀行賣出來的(金條)拆封查驗一下呢?所以我懷疑有更多假金條,沒人知道真相。」
加拿大廣播公司又把這根「金條」拿給渥太華的一名珠寶商厄內斯特·馬巴(Ernest Marbar),他親手做了酸性測試,結果也沒有通過,一般18k以上的黃金都能夠通過測試,只有14k以下的黃金製品才可能通不過。
「所以,這就是片垃圾」,馬巴說道,這可能牽涉數百萬美元,問題是它怎麼會跑到這個塑封裡面去,還蓋上皇家銀行鋼印的。
珠寶商馬巴親自給「金條」做酸性試驗
結果是「一片垃圾」
渥太華大學特爾弗管理學院教授威廉·倫茨(William Rentz)也表示,事情麻煩了,「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一個造假者不可能只生產一張50美元的假鈔,他們會製造很多,我懷疑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倫茨表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信任消失了,將會影響到整個市場,至少會有暫時性的風波。」
渥太華大學教授威廉·倫茨擔心這會引起市場信心危機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