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講得無錯
發明空調的人,簡直就是再生父母
畢竟在南沙的夏天,命都是空調給的
但是,比起沒有空調的日子
另一件事令街坊們更頭疼
那就是——
電費單
最近,丸仔在朋友圈徵集了一下大家的電費
居然發現有街坊7月的電費清單
高達1000多元!!!
天啊!這也太貴了吧!!
整個7月份的用電量是1092度
換表前24天的用電度數為391度
換表後7天的度數為701度
相當於一天100度的用電量
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原因一:據氣象臺統計,7月14日至31日市區高溫橙色預警持續時間超過400小時,打破了2006年以來高溫橙色預警持續時間的最長紀錄。由於今年7月氣溫比去年同期普遍要高,居民家中空調用電量相應增大。 原因二:受疫情影響,居民外出活動減少,在家時間增加,用電量也會相應增加。據了解,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廣州用電負荷多次創下歷史新高。早在7月27日,廣州電網統調負荷今年首創歷史新高,達1926.9萬千瓦,較歷史最高負荷(1916.6萬千瓦,2019年7月18日)增長0.54%。數據顯示,今年7月廣州社會用電量比2019年7月增長了25.39%,而貢獻最大的家電當屬空調了。
那麼,把空調開溫度調高點
電費會不會少一點?
錯,並不會!
在如此高溫的天氣,很多街坊認為空調開26度會省電,但事實並非如此。
據了解,空調的用電量不僅與設置的溫度有關,跟室外溫度同樣密切相關。用戶在使用空調等用電設備的頻率和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氣溫每升高一度,用電量就會明顯增多。其他電器也同樣受到影響,涼爽的天氣,其他電器用電量也會相對低一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城鄉居民電價分為夏季標準(5—10月)和非夏季標準(1—4月、11—12月)。其中,夏季標準:
第一檔電量為每戶每月0—260度的用電量,其電價不作調整;
第二檔電量為每戶每月261—600度的用電量,其電價每度加價0.05元;
第三檔電量為每戶每月601度及以上的用電量,其電價每度加價0.30元。
也就是說,每月用電量分為三檔電價實行分檔遞增,其中第一檔和第二檔電價只差了幾分錢。但如果用電量達到了第三檔,電費就會更高了。
更換智能電錶會增加電費嗎?
智能電錶並不會增加大家的電費。
新安裝的電錶在裝出前全部按照國家技術標準規範,經過嚴格的檢定。電費計算實行省級集中核算管理,抄核收全自動化作業,全過程無人工幹預。
而且,電能表取電的電流與用戶的計量電流屬於並聯關係,計量用戶的電流並不包括電能表工作那部分電流。所以,即使電能表工作所需電流再大,這部分產生的電量也不會計入用戶的電費中,而是由供電局承擔。
廣州供電局表示,對於感知用電量出現突增的用戶,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同時檢查家中電器設備用電情況和用電習慣有無出現明顯變化,如還有問題,可致電供電局客服熱線95598反映情況。
所以,電費的問題
大多都是因為大家空調用得猛!
那麼,大家上個月的電費大概是多少?
有沒有超出自己預期的範圍?
一起說說吧!
來源:信息時報、廣州日報、魅力黃埔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