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2月1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一江姓男子2010年至2015年間在臺積電12廠擔任助理工程師,期間沒有依照規則報廢,自行將新品下機多達46次,導致公司損失約145萬元(新臺幣,下同),事後不僅矢口否認犯行,也未賠償或是和解,日前被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法官依背信條例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18萬元。
據報導,江姓男子辯稱,自己確實曾在異常報廢紀錄表及聲明書上簽名,但這一切都是有人叫他籤的,他只是為了保住工作不得已才會這樣做,「我是為了公司內部稽核受上級指示所為,沒有損害公司利益的意圖,那些非我名義的上機、下機、報廢都不是我做的。」
但是一位陳姓證人表示,由於自己擔任的職務必須把領用物料帳號、密碼交給大家使用,所以他的帳號密碼所有人都知道,江姓男子當然也知道,如果有固定時間變更也會寄電子郵件通知,但江姓男子領用料件後隨即報廢的情況並不正常,「我不負責清洗機臺,那個系統到我離開前也不太會操作。被報廢料件的使用期限很長,不可能一天就有好多個,有爭議的46件幾乎都是在同一時間立即下機、報廢,這並不合理,一定是人為操作。」
新竹地方法院法官認為,江姓男子在臺積電擔任助理工程師長達5年,理論上應該遵守工作規則,卻違反規定在計算機上不實登載報廢紀錄,這樣的行為確實已經對公司造成損害,且犯後矢口否認,至今也未與公司達成和解或賠償,因此依背信條例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18萬元。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調查報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