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紅鏡頭黨建先鋒隊
一直在持續拍攝
為我們帶回最新的故事
最感人的瞬間
今天 為你講述
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
對口支援醫務工作者何金芮的援藏故事
(看片的人是何金芮)
高海拔地區的天氣說變就變,前一刻還是豔陽高照,後一刻卻是小雨紛紛。而在這樣的天氣,走村入戶,為村民開展義診也是何金芮的工作常態。
(溫差極大的工作環境)
今年42歲的何金芮之前一直在安州區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工作。2018年10月來到紅原縣援建時,是當時紅原縣人民醫院唯一一個骨科醫生。面對紅原縣骨科治療的形勢,該從哪裡下手呢?這是來到醫院後一直徘徊在何金芮腦海中的問題。
想要改變醫院,必須先摸清它的底。經過長期的調研,何金芮制定了「幫扶帶」工作計劃,指導全體外科醫生進行骨科相關專業知識學習,從最基本的骨科解剖講解開始,到對骨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認識,再到對疾病的規範診治。在操作上,手把手教導骨折手法復位及外固定,提升外科醫生的業務能力。
同時,何金芮還積極尋找幫扶力量,通過愛心企業,為紅原縣醫院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骨科器械。器械到位後,還專門制定了培訓計劃,從牽引床的組裝及功能使用到各種內固定取出器械的規範使用,對外科醫生進行了詳細培訓,為藏區順利開展骨科治療墊定了堅實基礎。
「何醫生很好,前幾天我們娃娃住院,他非常關心我們。看病也很仔細,我們很感謝他」紅原縣色地鎮群眾董必壽說。
(左二董必壽)
援藏情,一世情。儘管飽受「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八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襖」的煎熬,但何金芮說援藏工作不僅開拓了他的視野,提升了他的素質,更鍛鍊了他在艱苦複雜環境下工作的能力。
何金芮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去援藏,不管是甜、是苦,這些都將是我人生的一種經歷、一筆財富,更會是一段珍貴的記憶。」
為何醫生點讚
雖然藏區的路難走
但是一步一個腳印
也會有不平凡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