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的餘溫還未散盡, 不知不覺中,就又到了春節!
一年到頭大大小小的節日也不算少,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其他節日頂多算是放假,而春節,則意味著團圓。
在這一天,天大的事也得放下,和家人圍坐一桌吃頓餃子,不管這一年在外吃了多少苦,也都成了甜。
說實話,在澳洲過春節,真心沒啥年味。雖然大大小小的商鋪也會抓住商機,在中國年炒作一番,但看起來總是怪怪的。
就拿Coles和Woolworths兩大超市為了迎合中國年賣的富貴竹來說吧:和去年用的是同樣的設計,只是把羊的圖案換成了猴子,卻忘了改上面的"羊"字。
感覺就像《春晚》上請個歐美巨星或韓國歐巴操著一口別彆扭扭的中文唱《茉莉花》。除了一股銅臭味以外聞不出半點年味兒。還不如五音不全的王寶強那句:「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更接地氣。
過年,是要「走心」的!
在澳洲過春節,沒有假期,除夕休個禮拜,初一早上還得爬起來上班。碰到有心的同事跟你說句Happy Chinese New Year!就夠感動大半天的了。成家或有男/女朋友的還好點,好歹小兩口兒還能自娛自樂一下。單身狗就更慘了,一邊吃著速凍餃子加老乾媽一邊在電話裡跟爸媽說「你們放心吧,我這熱鬧著呢!」那種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有體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學語文課上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覺得特矯情, 兒女情長沒多大出席,遠沒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之類的豪邁勵志。但現在回頭想想,那些打雞血的所謂山河家國的詩詞才是TM的毀人不倦。人活一世,外面的風景的是看不完的,但家只有一個。
別老拿那些「我在外面混好了,就能讓爸媽過上好日子」之類話給自己和家人灌雞湯。全天下沒有父母是指望靠著子女的飛黃騰達過上好日子的。他們最好的日子,就是有你陪伴的那段歲月。
我們漸漸長大,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鎮到大都市,從國內到國外。漸行漸遠,在現實中跌的頭破血流,早已忘了當時決定遠行的初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嘴硬了一年,今天終於可以說句:
我想家了!
這是美國西部開拓時期的事情。在離某村莊不遠的一間小板房裡,有一名男子被殺。但是,小房裡除被害者外,沒有任何人來過。
你能揭示這件奇怪的殺人案的真相嗎?
想要知道答案?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西澳,並回復「殺人現場」,就可以得到答案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