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真是奇怪,明明自己沒文化,卻要不斷的「輸出文化」。
文化哪來的?借鑑都談不上,直接拿來就用。針對不明真相的西方國家,這就是赤裸裸的「文化馴服」。
李子柒製作泡菜,被韓國網友圍攻,只是一個側面的寫照。
這次是傳統服飾,可以看出韓國的國策,就是先「東洋化」,再「韓國化」,一環一環,徹底抹殺中華文化的存在感。
但這裡有一個悖論,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以德服人,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我們所推崇的。
之所以我們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文化,強加給別人,是因為我們太自信了,殺雞焉用牛刀啊。
但這就造成了在文化輸出方面,我們沒有統一的方向,或者說是國家戰略起步晚,而大都依靠足跡廣泛的華人零星的傳播。
其實如果一對一,韓國所謂的漢文化,簡直就是小兒科,咱們直接就是降維打擊。
韓國的高明之處在於,另闢蹊徑,第一步,開始給第三方國家輸出偽中華文化,第二步,把這種偽文化冠以「韓國」之名,第三步,進行文化轟炸,讓全世界以為東方文化的起源就是韓國。
想想都可怕,最後亞洲文化的代表就是tm的韓國了,真到那時,咱們就是「啞巴吃黃連」了,人家老外可不熟悉中韓的歷史,他們早就接受了韓國的「文化馴服」。
在這其中,還有一個隱形的,但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西方世界,普遍對中國存在用「有色眼鏡」看待的問題,作為意識流對立的產物,中國好的一切,他們打心眼裡是不願意接受的。
所以,在情感上,他們更願意承認一個比中國更優秀的文化出現,這很符合他們狹隘的世界觀。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去年疫情期間的《方方日記》出版,還登上了《洛杉磯時報》的頭版。
在這時,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以為的真相是什麼樣子的,同樣,這也是文化輸出中的一個BUG,而韓國恰恰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
同時,需要警惕的是,韓國的文化「佔領」是百年大計,試想一百年後,世界還會費力的去考證真正的出處嗎,並不會。
在申遺領域嘗到甜頭的韓國,胃口越來越大,這次竟然把槍口轉到了「中國結」上,而他們申遺的名字竟然是「韓國結」!
.,這裡省略100字國罵,請自行腦補。
這就是蹬鼻子上臉了,之前的粽子、端午節是一步步試探,後面還有大招呢。
而所謂的文化輸出,其背後就是狼子野心的侵略之心,向來中國在亞洲不管是盛世,還是羸弱的末代王朝,其聲威都是不可撼動的。
直到日本侵華,當時的首都南京被佔,可以說是打破了中國長久的「神話」形象,讓一眾亞洲小國紛紛躍躍欲試,跳梁小丑們再也坐不住了。
就像是武林高手的對決,只要「輸」過一次,這氣勢就再也提不起來了。
但是,別忘了我們有怎樣的人民和領袖,我覺的新中國真正得到世界範圍的認可,是通過韓戰,用帶血的拳頭生生的打出來的!
但這一次,我們不再防守,而是全線進攻,差點就把17國聯軍,從朝鮮半島推到海裡,這可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主導的戰爭。
回到現在的世界形勢,不能說戰爭不會發生,但畢竟不是主流,所以「戰場」就發生了變化。
這篇文字的目的,並不是挑起兩國人民的對抗,互相問候對方爸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會落得個「市井」的名頭。
而是提醒自己,我們是中華文明的一份子,我們有義務也有這個能力,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傳播自己的文化。
這會是一場持久的保衛戰,但我們從來不會怕。
歡迎留言,隨緣關注
相關閱讀:韓國人圍攻李子柒,「去中國化」從未停止,他們的敵意到底來自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