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溼困脾:腹脹、大便稀溏、小便短少...別急,4個方法改善

2021-02-12 健康人生美好

有一部分讀者問到了腹脹、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等的問題,說他們的改善的效果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忽略了辯證,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寒溼困脾也是造成腹脹、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的原因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說這個寒溼困脾。

第一點:是什麼造成的寒溼困脾:

寒溼困脾多因淋雨涉水,居處潮溼,氣候陰雨,寒溼內侵傷中;或由於飲食失節,過食生冷、瓜果,以致寒溼停滯中焦;或因嗜食肥甘,溼濁內生,困阻中陽所致。

第二點:寒溼困脾會造成哪些危害:

這個我們用一張圖,就可以了解的很透徹:

第三點:寒溼困脾是如何造成這些影響的:

1、寒溼內盛,脾陽受困,運化失職,水溼內停,脾氣鬱滯——脘腹脹悶或痛,食少;

2、脾失健運,溼滯氣機——口膩納呆;

3、水溼下滲——大便稀溏;

4、脾失健運,影響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泛惡欲嘔;

5、溼為陰邪,其性重濁,泛溢肢體,遏鬱清陽——頭身困重;

6、寒溼困脾,陽氣被遏,水溼不運,泛溢肌膚——肢體腫脹,小便短少;

7、寒溼困阻中陽,若肝膽疏洩失職,膽汁外溢,加之氣血運行不暢——面目肌膚發黃、晦暗不澤;

8、寒溼下注,損傷帶脈,帶脈失約——婦女白帶量多;

9、寒溼內盛——口淡不渴,舌體胖大,苔白滑或膩,脈濡緩或沉細。

第四點:中醫上是怎麼改善寒溼困脾的?

寒溼困脾證的改善,總的來說以溫中化溼為法。

1、平胃散加減:

它燥溼祛痰,行氣健脾。

蒼朮燥溼健脾為君藥,厚樸除溼散滿為臣藥,陳皮理氣化痰為佐藥,甘草、姜、棗調和脾胃為使藥。

大凡脾胃病變,只要屬於所謂脾胃溼滯,呈現胸腹脹滿、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膩主症的,都可用它來改善,所以古人說它是「治脾聖藥」。後世有許多健胃方劑,都是從它擴展演變而來。

2、理中丸加減:

它的藥性更為溫和,是溫補脾胃虛寒的好辦法。出自《傷寒論》,具有補中益氣,溫陽散寒之功效。

凡是脾胃虛寒、寒溼停滯、升降失常導致的脘腹脹滿疼痛、喜溫喜按、胃寒肢冷、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大便稀溏諸多症狀,都可以使用它調理。

但是陰虛火旺的人不適合,灼傷真陰動火;胃腸溼熱的人群不適合。

3、苓桂術甘湯加減:

它具有溫陽化飲,健脾利溼之功效。它所改善的痰飲,乃中陽素虛,脾失健運,氣化不利,水溼內停所致。

四藥合用,溫陽健脾以助化飲,淡滲利溼以平衝逆,全方溫而不燥,利而不峻,標本兼顧,配伍嚴謹,為改善痰飲病之和劑。

4、胃苓湯加減:

它有安胃利水止瀉,祛溼和胃的作用。

主要改善的是脾溼過盛,浮腫洩瀉,嘔吐黃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閒,大便飧洩,濡瀉。小便不利,早晨心腹痛、嘔吐洩瀉。黃疸。陰水。

感悟

在實際情況中,這樣的問題很多,一個問題會有很多種的原因,其實並不是方法有問題,而是你沒有對症,導致你的方法不適合你的問題。

所以,今天只講了腹脹、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的原因之一——寒溼困脾。裡面涉及到的4個方法,最好還是先辯對了證!

相關焦點

  • 心脾兩虛:心悸失眠、食少腹脹、大便稀溏,這2個方法幫你改善
    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通常吃一點就覺得肚子脹,一躺下就起不來了,而且大便稀爛帶血,嚴重的時候就和清水差不多。還伴隨著頭暈、健忘、氣短乏力的表現。與其交流一番,確定為心脾兩虛之證。這位朋友的症狀,其實很多讀者都會有,所以今天就來聊聊這心脾兩虛所導致的心悸失眠、食少腹脹、大便稀溏。心脾兩虛所導致的心悸失眠、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該如何調理?
  • 脾陽虛:大便先幹後稀、夏季手腳涼、晚飯後腹脹,6個改善方法
    3、食慾減退,腹脹到了吃飯的點總是感覺不餓,吃啥都沒有胃口。飯量總是小,吃完就腹脹老是感覺不消化。4、胃痛經常會胃痛,按著就會舒服些或者喝些熱水也會緩解些,這就是陽虛引起的胃痛和別的胃痛明顯的症狀。5、大便溏稀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幹後稀,這個也是明顯的特點,正常的大便應該是潤潤的,形狀是圓的,排便速度非常快,但是脾虛的人可能時間比較長,常年都是大便溏稀,自己反而覺得這個是正常的,所以這個也是需要注意的。6、舌淡胖嫩,舌邊周圍有齒痕這個一般有專業的中醫來判斷。不過舌邊齒痕自己也能很好的認出來。舌頭兩側的邊緣有小坑一樣。
  • 吃了東西就想大便的人該怎樣保健
    大便稀溏,顏色淡而且沒有臭味,會夾雜著沒有被消化掉的食物殘渣,而且很容易在吃過東西之後出現腹瀉的情況,吃多了還會腹脹、大便多。但是平時卻是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如表現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 腹脹:早晚嚴重是脾虛氣滯型,晚上嚴重是血瘀型,一共7種
    腹脹的部位,可以是上腹部,中醫稱為胃脘部,也可以是中下腹部,甚至整個腹部脹滿如鼓,難受異常。腹脹會嚴重影響食慾,有患者甚至沒吃幾口就開始脹得難受,不敢多吃;有的患者會說胃部像石頭堵住了一樣難受;有的表現為夜間腹脹影響睡眠。腹脹的患者還可以伴有精神不佳、易疲勞,口乾、口苦,噯氣,返酸,或口中粘膩,大便或溏,或便秘,或粘滯不爽等多種症狀。
  • 轉告父母:溼氣重,毛病多,中醫支招,3個方法讓你輕鬆祛溼氣,強健脾臟
    2、大便溏稀不成型每次大便之後,大便都粘在光滑的馬桶壁上,每次都衝不乾淨,那麼很可能是體內溼氣在作怪。3、疲倦無力在休息充足的情況下,身體仍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感覺下肢很沉,活動時關節發緊不靈活,頭昏沉,易睏倦,記憶力減退……這些都是溼氣的主要症狀之一。
  • 中醫4個食療方輕鬆除胃寒
    故此湯能健脾祛溼,促進食慾,對於溼氣重、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材料:陳皮6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5片做法:先將豬肚洗淨飛水,切絲;然後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起鍋調味即可。
  • 【健康】上火常見4種症狀 冬天上火吃這些食物才最好!
    脾胃有火會誘發口臭、牙齦出血、腹脹等,讓人「受不了」,不思飲食。宜用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龍膽瀉肝丸等,但腹瀉、腹痛者不宜服用。若腎、膀胱、大小腸等部位有火,會「拉不出」,有大便乾結,小便短少,尿色黃赤、混濁有味等,可選三黃片、梔子金花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