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今年除夕,一對夫婦帶著3歲的小男孩前來邵東縣中醫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問明情況後,原來是小朋友玩玩具時,好奇心重將玻璃彈珠塞入耳內,檢查後用異物鉤將彈珠完整取出。
「耳朵進東西了,好慌」
一天夜班,一名女病人驚慌失措跑到耳鼻喉科:「醫生快來呀,救命啊!我耳朵裡進了蟲子,還在動,嚇死人了!」經檢查發現外耳道有一隻正在蠕動的小昆蟲,用手電筒照射外耳道,企圖將蟲子誘出,無效,後滴入麻藥將蟲子麻醉後,用鑷子取出。
「奧~JACK,你知道的,所有軟體動物我都害怕」
像這種孩子因為好奇,
將隨手拿到的小物品塞入耳朵;
或昆蟲爬入外耳道內造成的異物入耳;
成人也常因為挖耳、外傷等原因,
造成 外耳道異物 的事情,
臨床中不勝枚舉。
如若處理不及時、不正確,也可能造成大麻煩。
「我吃我的瓜,你繼續說」
①小而無刺激的異物:可長時間停留在外耳道內卻沒有任何症狀,需查看外耳道後才能發現。
②活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在外耳道內爬行、騷動,可使患者驚慌不安,耳痛、耳癢、耳鳴;或刺激鼓膜產生擂鼓樣響鳴,甚者耳膜被抓破穿孔、出血。
③植物性異物:遇水膨脹後,可引起植物性炎症和刺激,或壓迫外耳道,引起脹痛。
④異物位置越深,症狀一般越明顯,靠近鼓膜的異物可壓迫鼓膜,發生耳鳴,眩暈,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損傷。
首先,切勿盲目掏挖,方式不當,可能將異物 越推越深。異物較小者,可以側臥,患耳朝下,或將頭歪向異物側,單腳跳,少數異物可掉出。
這貨,是錯誤示範
如異物無法排除,則需找專業醫師處理:
(1)圓形光滑的異物:可用異物鉤等器械順空隙越過異物將其取出,切勿用鑷子夾取,以免將異物推入深部。
(2)對於質輕而細小的異物:可用凡士林或食用油塗於棉籤頭上,將其粘出,或者用帶負壓的吸管將其吸出。
(3)活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切勿驚慌喊叫,避免蟲子受到驚擾進入外耳道深部,到暗室內,用手電筒照耳道將小蟲誘出,或用甘油或食物油、2%丁卡因等滴入耳內,使蟲體失去活動能力,以防對外耳道或耳膜造成進一步傷害,然後用刮匙、耳鉤、鑷子或外耳道衝洗取出。
(4)已經泡脹的植物性異物:先用95%酒精滴入脫水縮小後再行取出。
(5)不合作的幼兒:可在全麻下取出異物。
(6)外耳道有繼發感染者:應先行抗感染治療,等消炎後再取異物,或者取出異物後積極治療外耳道炎。
1. 教育小朋友不要將細小物體放入耳內。
2.戒除不良挖耳習慣,以免斷棉籤、火柴棒等物遺留耳內,或損傷耳道肌膚。
3.野外露宿時應加強防護,以防昆蟲誤入。
「小明,醫生說的你都聽到了嗎?!」
「不聽話,像他一樣」
一秒變淑女:
「每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
邵東縣中醫醫院
急救電話:2612120
院辦電話:0739-2721320
醫院網址:http://www.sdzyyy.com
投稿郵箱:365882308@qq.com
審核:劉耕野
策劃:趙 勇
主編:周小將
製作:肖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