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僅僅打壓華為,還解僱了大量研究癌症的中國學者,只因不自信

2021-02-15 華山穹劍

近期,華為接連遭到美國的打壓,雖然華為在美國遭到不公正對待已經有上十年的時間了,但是美國從未像現在這般挖空心思。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華為在一些技術上反超了美國,讓美國的心態失衡,擔心長此以往下去美國會失去霸主地位。

這個打壓是毫不講理的,並且範圍非常廣,最初是限制美國企業向華為供貨,硬體軟體兩個領域全部封鎖,在美國展現出了巨大的決心之後,不少國際性組織機構也摻和了進來,比如WIFI聯盟、藍牙聯盟這些,根本就不是企業性質,但是畏懼美國的壓力將華為的名字移出了。

好在華為早就看穿了美國,提前就進行了準備,接連公布了幾個重磅備胎方案,讓這些機構發現,華為不但不依靠他們,他們反而還要向華為學習取經,因此紛紛將華為的名字重新加了回去,十分現實。

其中最令人氣憤的就是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在美國沒有任何表示的情況下,主動投其所好,禁止了華為員工參加該協會的核心工作,這種做法立刻就遭到來自全世界的反對之聲,不少知名學術大家憤然圖群表達抗議,IEEE眼看局面失控趕緊服軟,立刻恢復到了對華為員工的限制。

這種學術組織僅僅因為總部在美國,就要去迎合美國,一點節操都沒有,哪怕是美國打壓華為,也沒有出臺過相應的措施,IEEE硬是無中生有,自己訂了一個封鎖措施,停止了華為員工的正常工作,何其的好笑。

而這也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在美國的打壓之下,不少中國科學家都在美國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連華裔科學家也會受到美國的歧視,甚至還會被監控,一部分人已經丟掉工作,而他們從事的並非跟科技相關的工作。

比如說近期被美國方面大量解僱的研究癌症的中國學者,這些人能對美國構成什麼樣的威脅呢?連從事救死扶傷的研究都要受到猜忌,這就是全球第一強國的心胸嗎?在本月8日的時候,我方在一場國際論壇現場就點名批評了美國的種種做法,諷刺美國太沒有自信了!

這些確實是美國不自信的表態,在自己強的方面,擔心被「偷師」害怕別人會超過自己,在自己落後的方面既眼紅又氣憤,接受不了這樣的差距,但是卻並不想著怎麼進步,怎麼互通有無,只想著打壓,實在令人不齒。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

相關焦點

  • 「面對抹黑攻擊打壓,中國不能還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近日,有丹麥媒體報導稱,中國駐丹麥大使曾表示,如果法羅群島不與華為籤署5G協議,中方將取消與其籤署自貿協議。
  • 美大學驅逐中國公派學者:校方和執法部門紛紛「甩鍋」
    【文/觀察者網 齊倩】8月26日,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UNT)突然通知終止與獲得CSC(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的中國訪問學者的關係,並於同日撤銷這些研究人員的籤證,要求他們在一個月內離境。儘管校方發言人表示這一決定僅限於由CSC資助的15名中國公派訪問研究人員,但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該校以及其他美國高校師生的不滿和質疑。截止發稿,已有超過5000人在請願網站要求學校撤回此決定。面對這「一地雞毛」,北德克薩斯州大學開始「甩鍋」了。據美國德克薩斯州當地媒體《登頓紀事報》9月2日報導,校方發言人聲稱,學校是在收到執法部門的信息通報後才採取行動。
  • 美媒喊話中國:理應一碗水端平,不要打壓歧視中美這項重要合作
    在嫦娥五號落地後,中國科學家已經開展試驗,不過其他國家一直在呼籲中國能夠共享,能夠讓他們有機會研究這些月球土壤。因為這次中國採取月球土壤樣本與美國、俄羅斯此前不是一個地區,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研究價值,能夠讓全世界對月球有更深了解。
  • 打壓又升級?!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近來屢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排擠、制裁中國科技企業。5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公布新規對華為實行「斷供」,意圖切斷華為晶片供應鏈;6月30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又把華為和中興列入「國家安全威脅」;8月13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禁止政府合同方使用華為等5家中企產品「新規」生效。
  • 單邊主義終不得人心:美企或可提供華為非5G業務晶片,打壓華為是雙輸
    10月29日,美國方面稱,只要企業不將晶片用於華為的5G業務,美國將允許越來越多的晶片公司向華為提供組件。                                                                                                                             最後,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晶片技術是需要合作發展的
  • 中國學者在美遭華人導師檢舉"竊密"
    昨天,《華爾街日報》刊發了一則「令美國司法部非常難堪」的新聞:上月底,中國學者胡海周在芝加哥機場被捕,並因「竊密」被美國司法部提起刑事訴訟。
  • 瑞典屏蔽華為5G,愛立信拿下中國電信大單,華為表態:這不公平
    不過,由於美國一直在國際市場上打壓華為,因此今年華為並沒接到太多海外訂單,反而是不少有合作意向的國家,先後將華為排除在合作名單之外。在今年6月,英國宣布禁止運營商採購華為設備,並要求運營商逐步替換華為設備。之後,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都紛紛表態,不再與華為進行合作。10月20日,又一歐洲國家傳來壞消息。
  • 中國智庫「開條件」,呼籲放寬谷歌臉書,交換美國解禁華為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如果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魯曉芙看歐洲」,已經推出同名微信視頻號,請在微信點擊「發現」-「視頻號」,並搜索同名關注視頻號。合作:Xiaofu_Lu中國」全球化智庫「21日發表報告,分析美國拜登新政府走向,認為拜登對華政策或將趨向理性,中美貿易談判有望重啟;報告建議,中國放寬Google、Twitter、Facebook等美國企業赴中國投資經營,換取美國取消對華為、抖音TikTok、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中企的打壓。
  • 許靖華院士:不含亞硝酸鹽的潔淨飲用水可預防和治療癌症
  • 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美國高校回應:還歡迎中國人來
    如下圖所示,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在其官方社交媒體帳號上給出的一段回應是這麼寫的:「我們的那個決定,針對的只是被那個特殊的機構(即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所資助的訪問學者,並不影響其他已經登記入學的學生。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繼續歡迎來自全世界的學者,包括中國的」。該校還在接受當地一家媒體採訪時宣稱,被影響的訪問學者「僅限15人」。
  • 美國針對中國的「獵巫行動」連自己人都不放過?
    美國的華人學者經常遭到打壓、審查甚至開除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給國內1萬多家機構寫信要求他們查清內部研究人員是否得到過外國資助如果有,則會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為什麼這家研究院有這麼大的權力因為它的業務不僅僅是醫學研究,還為各個大學、醫院提供科研經費將納稅人的錢分配給下面各家醫學研究所
  • 這家中企,狂「舔」美國:放棄華為和大陸市場,我們依舊強大!
    眾所周知,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一直不斷打壓中方,導致中美關係也在不斷惡化。近期,由於新冠疫情的全面爆發,美國又一躍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不僅如此美國國內種族運動的再次「復興」,讓美國國內矛盾空前嚴重,川普因此開始不斷打壓中方,希望以此來轉移美國的國內矛盾,但是川普似乎低估了美國矛盾,不僅無法轉移,川普對待疫情不聞不問的態度已經引起大批美國人的不滿,為了緩解這種情緒和提高大選支持率,川普開始加強對中方的制裁力度。
  • 華為中興被瑞典封殺?愛立信:支持起訴瑞典政府
    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上,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位居前四。根據第三方市場分析和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佔有全球電信網絡設備總支出的31%,位居全球第一。愛立信的5G部署網絡,中興、華為由於制裁丟掉的份額,全都被愛立信、諾基亞搶走了著急的愛立信CEO趕緊又接受了中國媒體採訪,歡迎華為競爭,他說,華為確實是愛立信強大的競爭對手。
  • 受美打壓的中國媒體升至15家,胡錫進:中方不可能不將美「媒體戰爭」打回去
    蓬佩奧宣稱將最新6家中國媒體機構歸入「外國使團」不會影響他們的報導,只是要美國受眾了解那些中國媒體的真實身份,這是非常虛偽的外交辭令。美方除了驅逐中國記者,它搞的這一套傳遞出不歡迎中國媒體的清晰信號,給那些媒體美國分支的工作人員造成巨大精神壓力,一些人離職,有的機構被迫關閉,甚至一些美澳等國的作者不再敢給中國媒體撰稿。
  • 對中俄捆綁打壓!
    路透社剛剛消息稱,當地時間2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一份所謂「與軍方有關聯」的中國、俄羅斯實體清單,並將限制其購買一系列美國商品和技術。路透社報導截圖報導稱,這份清單提到了103個實體,其中包括45家俄羅斯實體和58家中國實體。路透社提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下屬的7家實體、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AECC)下屬的8家實體等實體在列。
  • 美國:斷供華為(*)沒有人比我更懂給華為供貨(√) | 科技袁人
    有些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吃虧了。因為孟晚舟還沒有釋放,華為還沒有移出實體名單,美國還沒有取消加徵的所有關稅,中國就同意重啟談判了。有些人甚至認為,中國不只是吃虧,簡直是丟臉。我對這些人想說的是,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 川普為何否決「打壓中國」的法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崔磊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分析了川普為何要否決這份打壓中國意圖明顯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據了解,國防授權法案是美國發布的財年國防預算的授權法案,經參議院和眾議院審議通過後,由美國總統籤署生效。
  • 【中美關係】專訪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應該也不算是個挑戰,因為哈佛之所以稱為哈佛,是因為它的人才,包括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這個中心擁有一批傑出的研究中國學的人才,他們是獨一無二的。除了人才之外,它還擁有豐富的書籍資源、財政資源,因此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是一塊「磁石」,成就了其在學術領域的權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