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最後專訪」曝光:齊柏林掛心 「下一個齊柏林在哪」

2021-02-15 直通臺灣

將一生奉獻給臺灣的「環保導演」齊柏林,1年半前終於決定開拍《看見臺灣Ⅱ》,但齊柏林仿佛有預感般,已想尋找接班人,在《看見臺灣Ⅱ》記者會(8日)當天,接受本報專訪時,他問道:「這樣的創作,真的很考驗作者的實力和意志力,但下一個齊柏林,究竟在哪邊?我也不曉得!」

《看見臺灣》,不但在臺灣獲得高票房,更在世界各地造成轟動,齊柏林自2013年底起,連跑2年在臺灣、世界宣傳,笑說曾經安排休士頓3天行,只停留一天進行映後座談,隨即又趕回臺灣,經常醒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期間,不停有人詢問是否拍第2集,如今《看見臺灣Ⅱ》才開鏡3天,竟發生意外,令人震驚不已。

《看見臺灣Ⅱ》誰接班?

因長年投入空中拍攝,他始料未及地走向專職影像創作一途,齊柏林感嘆:「回不去了!」這條路始終走得孤獨,雖慶幸因無人機的發展,讓更多人投入空拍,但在臺灣仍是少數,因此,他設定的《看見臺灣Ⅱ》,將記錄臺灣海洋與臨近海域的關係,從歷史聊到環境,還會談到臺灣原住民曾隨洋流,航向南海,前進紐西蘭,就是想激發更多「臺灣人血液裡冒險因子」,發揮前人向著海洋、冒險犯難的精神,齊柏林直言,希望有人接續他記錄臺灣的影像工作。

直言要有強烈冒險熱忱

齊柏林也感嘆,連自家兒女都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和困擾,他曾鼓勵孩子投入空拍行列,但都被拒絕;他的兒子從事穩定的教職工作,女兒則還在念大四、主要學習繪畫,雖被兒女拒絕接棒,他卻也不多加勸說:「像我這樣的創作,真的要有很強烈的熱忱!」

《看見臺灣Ⅱ》雖已開鏡,齊柏林卻依然忙籌資金,「《看見臺灣》觀眾拍手叫好,可是,企業界不見得這麼想,他們被要求的環保程度更高,變得要花更多心思和經費!」尤其多數製造業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要減少破壞力,都得付出代價,他也提到,當初日月光廢水排放事件,因《看見臺灣》被關注,最後甚至被要求停工,「現在他們投入更多在做環境衛生,這樣,是不是也算是功德一件!」

關心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當初拍完《看見臺灣》時,他還無法預期會產生什麼影響力,但是齊柏林發現,過去,臺灣人看到河水被汙染,仿佛習以為常,自從《看見臺灣》放映後,大家的環保意識更加提高,看見河水有異樣,就會舉報,他也提到,現在還是有些商人會抱持僥倖心情,放任土地遭受傷害,雖然他表示,不會特別鎖定拍攝被汙染區,續集仍期盼能繼續觀察到臺灣尚未為人所知的美麗與哀愁。

齊柏林坦言,空中攝影、拍攝的型態,需要花費高額經費,牽涉到直升機、昂貴的攝影器材,卻礙於是紀錄片,要從商業電影角度尋找投資,幾乎是不可能,但他依然堅持這條路:「紀錄片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每個紀錄片的導演,用不同觀點,關心這塊土地的事物,每個人關心的議題不同,就算紀錄片不一定能得到票房和回收,但必須要得到支持,讓大家知道紀錄片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臺北101點燈悼念齊柏林 民眾留言表達不舍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等三人10日墜機喪命,臺灣花蓮地檢署及「飛安會」11日進行現場勘探,調查人員初步排除機身勾到鋼索或電纜墜落
  • 齊柏林:他是屬於天空的,此刻,他也回歸天上
    ◎齊柏林導演(中)榮獲金馬獎 齊柏林此次搭乘直升機,是在為新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2》取景。 ◎《看見臺灣2》宣傳片 齊柏林是臺灣著名紀錄片導演,他導演的紀錄片《看見臺灣》獲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除了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影片在院線上映,票房一個月就破億(臺幣),上映到66天的時候就破2億(臺幣)。就臺灣紀錄片票房來講,它是破紀錄的。
  • 專注航拍臺灣的攝影師齊柏林:化身為一隻飛鳥
    安穩的公務員工作和方便舒適的生活似一張巨大的網包裹著齊柏林,使其不能接觸大自然,不能為這片土地做點事情。47 歲的齊柏林選擇辭去公務員職務,成為職業的航拍攝影師。他在自傳裡寫道:「朋友曾勸阻我說『你已經是47 歲的人了,不是25 歲,禁不起跌倒的。』
  • 快訊 |《看見臺灣》導演及攝影師齊柏林昨日墜機身亡
    齊柏林墜機身亡!!!
  • 專訪! WPT中國冠軍稱霸亞洲~百萬保底本周開戰!
    WPT世界撲克巡迴賽本次在蝸牛撲克-Allnewbet開賽,賽事從10月3日至10月25日截止,開賽至今,中國選手已經成功奪下3座
  • 2017春晚節目單曝光,你最期待哪一個節目?
    2017年央視雞年春晚節目單曝光
  • 世界頂尖荷蘭DJ Armin Van Buuren專訪: 中國巡迴之旅
    DJ Armin Van Buuren 剛剛完成他的中國巡迴演出,Billboard Radio China有幸能夠在深圳的Reborn 755俱樂部跟他進行專訪,談談他的中國之旅,旅遊體驗和未來計劃。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對於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主頁君再把事情簡單介紹一下:前幾天,《紐約時報》刊登文章,說中國和俄羅斯在竊聽川普的手機。▲中國回應竊聽川普手機報導:可以改用華為 (via New York Times) (標題翻譯via紐約時報中文網)咱們一起來圍觀下這篇挺高能的文章:
  • 還能送父親最後一程
    為子女操勞一生的他,最後的心願,是能夠與失聯了十三年的兒子——洪志勇,再見上一面。年復一年,洪銀龍和老伴王付花一直在思念和擔心中度過。雖然思念和擔心,但二老對兒子的消失失聯卻抱有一份理解,認為志勇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十三年了,大兒子洪志勇沒有任何消息。從未回過家,也沒有打過一個電話,老人希望,他還活著、能報聲平安。
  • 中國最後一個穴居村落:貴州中洞苗寨
    這個100多米寬,200多米深的洞穴中,居住著18戶人家,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這裡,然後定居了下來,它就是被譽為「中國最後的穴居村落
  • 德國新聞 歐洲時報德文網正式上線,再也不用擔心怎麼用德語介紹中國啦!
    繼法文網、英文網之後,歐洲時報傳媒集團外文網站「再下一城」。
  • 環球時報 | 哥本哈根市長:越來越多中國遊客來哥本哈根旅遊,我很自豪
    哥本哈根市長對到訪丹麥首都的中國遊客數量激增表示自豪,並在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遊客行為很得體」。"We are so proud that so many people from China travel toCopenhagen," said Copenhagen Mayor Frank Jensen.
  • 臺灣主持人全過程曝光,最終倒在兒子懷中……
    2月24日,其家人公開了傅達仁服藥安樂死的最後畫面……早在去年6月份,臺媒跟隨傅達仁去瑞士錄製他告別人世前的畫面。對於即將來臨的死亡,傅達仁顯得非常平靜,跟家人開心道別。最後,醫生又遞給傅達仁一杯清水,他亦痛快喝了進去。看到傅達仁喝完最後一口,家人都感覺釋然,愛人鄭貽為他鼓掌,大讚他好棒,黑衣家人為他鼓掌,最後倒在兒子懷中慢慢睡去的畫面則沒有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