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穩的公務員工作和方便舒適的生活似一張巨大的網包裹著齊柏林,使其不能接觸大自然,不能為這片土地做點事情。47 歲的齊柏林選擇辭去公務員職務,成為職業的航拍攝影師。他在自傳裡寫道:「朋友曾勸阻我說『你已經是47 歲的人了,不是25 歲,禁不起跌倒的。』但我想的是,正因為我已經47 歲了,再不做些什麼以後就沒機會了,我不想這輩子一直有懊悔在心底。」
齊柏林開始嘗試動態航拍臺灣的影像,但是動態影像的拍攝需要資金和人員,為了買到能解決因直升機本身震動而造成的畫面抖動問題的航拍設備,他只好抵押房屋貸款,向朋友借款籌錢。
20 多年來,齊柏林拍過的災難場景並不算少,如9·21 大地震、桃芝颱風、敏督利颱風等,但2009 年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的「八八風災」讓他立志要拍一部記錄臺灣的航拍紀錄片——《看見臺灣》,不僅記錄臺灣這片土地的景色樣貌,還能進一步去觀察環境中潛在的災害風險,在《看見臺灣》的宣傳片中,他說「其實不管是在拍攝什麼景色,諸如大山也好、大海也罷,我都試圖要傳達一個信息——就是我們要好好愛護自己腳下這片土地。」
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了《看見臺灣》紀錄片,拿到金馬獎同時創造了2.2 億新臺幣的票房紀錄。但在2017 年6 月10 日這一日,正準備籌拍《看見臺灣II》,齊柏林和助手在乘直升機拍攝時,直升機墜毀在臺灣花蓮附近,全部人員均不幸罹難。斯人已逝,惟能通過圖片和文字來緬懷他,紀念他對臺灣這片土地的深情愛意。
齊柏林飛艇最後也是悲劇,這個名字成了個悲傷的隱喻。
在臺灣北部, 臺北市,黃昏中的臺北101大樓。
在臺灣北部,遙望臺北市的地標臺北101 大樓,若隱若現,宛如一幅山水畫。
圖、文/齊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