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西北部有個大型的綜合批發市場,從航拍圖上可以看出,市場外側就是農村的大塊田地。當地之所以將市場遷到這裡,是因為以前每逢星期天的時候生意都太過火爆,如果繼續放在市內的話,會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小的影響。市場內各種商品令人目不暇給,而且價格比較便宜,很多市民每逢星期天就到這裡來淘寶。
在這個城鄉結合部的市場內,交易量最大的要數畫面左側的這一塊區域了,這些攤位賣的大部分是一些寵物,如狗兒貓兒、小鳥、岫子之類的,都是受人們歡迎的品種。畫面右側是一條道路,上面停滿了各類車輛,從車輛停放情況可以看出生意的火爆程度。
相比於狗啊貓啊之類的寵物,「草根生活」還是喜歡各種鳥兒,它們身材嬌小、顏色豐富、叫聲婉轉、乾淨衛生,可以說是大自然孕育出來的陪伴人們生活的小精靈。大叔餵的鳥兒叫「海南八哥」,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寵物鳥,要價120元一隻,如果真心購買的話,還可以再優惠一些。
這兩隻鳥則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品種了,鳥籠右上方的鳥叫做「黃鸝」,古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指的就是它了。黃鸝的顏色非常鮮豔,叫聲婉轉動人,售價大約在50元一隻。鳥籠左下方的鳥兒叫做「大綠啄木鳥」,是一種不太常見的啄木鳥類,它的來路讓攝影師感到比較懷疑。
右側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八哥鳥,這種鳥自古以來就非常受百姓的歡迎,如果訓練得好的話,可以學會多種話語。攝影師就養了一隻這樣的八哥鳥,它除了會說「你好!」、「再見!」等日常用語之外,不知何時還學會了一句方言呢。左側的菜鳥叫斑鳩,叫聲也不好聽,一般人並不願意餵養它,所以在市場上並不多見。
大爺手中拿的是一隻猛禽,他說這隻鳥是自己從小餵大的,所以非常聽話。只見他用中指和無名指輕輕夾住鳥腿,另外一隻手可以隨時安撫鳥兒,從大爺握鳥的姿勢可以看出,他應該是一位經驗十分老到的養鳥人了。這隻鳥應該是鷂鷹的一種,由於需要經常餵肉,所以養殖的成本也較高。
這種鳥在安徽北部地區非常罕見,在南方的山區似乎可以經常見到。賣鳥的大叔介紹,這隻鳥叫做「四喜鳥」,攝影師上網搜了一下,確認這種鳥的學名叫做「鵲鴝」,是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鳥兒,它還是孟加拉國的國鳥呢,不知何故淪落到此處。
蠟嘴雀這種鳥別看其貌不揚,但叫聲非常婉轉洪亮,很受養鳥人的歡迎。據買鳥的大叔介紹,這隻鳥是他花5元的價格從一個村民手中買來的,價格可以說是相當便宜。不過俗話說「便宜沒好貨」,攝影師很懷疑這隻鳥會不會叫。
一位小夥子花90元的價格買下了一隻鷂鷹,不過他似乎對這種猛禽缺乏了解,連叫什麼名字、能長多大都不知道。也有很多顧客表示:「這種鳥看看可以,反正我是不敢購買,萬一不是人工飼養的就麻煩了。」你認為這些鳥可以購買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