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12月的汽車產銷量數據出爐:2016年全年汽車共計銷售2802.8萬輛,其中,乘用車2437.7萬輛,商用車365.1萬輛,三者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3.7%、14.9%、5.8%。
無論是月還是年,總量都創出新高,可喜可賀。但也要看到,增長速度在12月已出現了明顯下滑的趨勢,這個趨勢順應了11月的勢頭,且幅度更大。2016年12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9.5%,乘用車銷量增長9.1%,還記得9月這兩個數字是多少嗎?一個26%,一個28%。
《汽車人》提出2016年9月和10月是本輪周期最高點的假說,已被應驗。把時間拉長到兩年,縱觀2015和2016年汽車銷量曲線,波動率可算是相當高了,波幅遠高於GDP和非耐用品消費。這也說明我國汽車銷售對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的敏感度很高。
本次數據有三點變化很大,第一是11月乘用車的出口(這個數字滯後一個月),同比增加151%,全年累計是8.5%,可見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促進作用相當驚人。12月貶值更厲害,可以關注下個月公布的12月出口數據如何。第二是半掛牽引車同比月度增長111.6%,比11月的90%多更上一層樓。其實12月會更好,看前幾天中國重汽等重卡概念股集體逆勢飆高就可以猜到了。第三是轎車銷售同比增長-2.3%,延續了兩個月的增長勁頭又下來了,落在了全年累計增長3.4%的後面。看來,轎車的增長趨勢漸起這個假說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乘用車和轎車乃至SUV的增長率落到了年度累計增長之下,這種情況有日子未出現了。重卡「越戰越勇」,客車的頹勢還在持續。
新能源乘用車的情況率延續了收縮增長的態勢,但純電動商用車顯然在年底還小小衝了回量。
注意進出口數據延遲了1個月。有趣的是進口和出口雙標高,不同的是進口是商用車,和我國對商用車的需求突增密不可分。目前重卡的產能是完全跟不上的,交貨日期被大大推遲。出口的是乘用車,人民幣貶值顯然對出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12月有望進一步擴大這一趨勢。
即便是減稅了,但納稅的同比增長仍然不減,同時企業賺得也更多了,所以《汽車人》非常贊同減輕企業或消費者稅負。
和以往相比,波動率在降低,說明市場逐步成熟,但就波動絕對值來看,還是不小。
都說金九十銀,那是因為7、8月在波谷,如果按絕對值來看,11月和12月更強,但按增長率來看,9月和10月最高。
從這個曲線來看,可以說目前已進入新的周期了。
就增長貢獻度來說,還是SUV。
2009和2010年的大興基礎建設帶來了後面持續5年的增速下滑,直到2016年才觸底反彈,反彈力度可以說超預期,這個趨勢在2017年表現如何非常重要,關係到經濟回暖。
商用車這裡,重卡一枝獨秀,微卡小幅增長,輕卡退坡。
就新能源汽車來說,年底衝銷量的趨勢非常明顯,說明這個市場的邏輯在產而不在銷。
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持續加碼,2017年如果能守住陣地,都是勝利。
要跑過13.7%才超過均值哦,民企表現都不錯,國企看廣汽和重汽。
2016年最後收官的一個月,其實表現一般,起碼沒前幾個月出彩。這說明市場可能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從擴張轉為收縮,而收縮到什麼程度方是最重要的。(《汽車人》記者/張恆)【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說明出處及作者,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敬請關注「汽車人傳媒」公眾號(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