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有位老太太想給貧困大學新生捐款,但腿腳不靈便,你們是否可以過來拿一下錢?」近日,衛東區鼎龍·銀齡公寓的工作人員康女士致電本報熱線。
昨天上午,記者如約來到位於市區礦工路東段的該公寓。不一會兒,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康女士的帶領下走過來。「閨女,麻煩你跑來一趟。」一見面,這位老人客氣地說。
老人說,她叫於素喬,今年90歲,是平煤神馬幼兒園的一名退休教師,也是平頂山晚報的忠實讀者,經常關注和參與本報舉辦的公益活動。
「你數數,我今天剛取的2000塊錢。」剛一坐定,於素喬老人就從隨身的包裡掏出一沓錢遞給記者。「我已經連續好幾年給貧困大學新生捐錢,可惜去年不在本地沒捐成,今年可不能忘了。」於素喬說,她有四個孩子,都已各自成家,生活條件還行。前年老伴去世後,她跟著其中一個兒子到外地生活了,因此去年沒給貧困生捐成款。
記者了解到,於素喬老人捐款的數額最初為500元,後又增加到1000元、2000元。「兒女們都比較支持我,說只要我高興就好。」
於素喬老人說,她父親是一名中學老師,由於受到陳舊思想的影響,她只上到初中畢業。她看到晚報上報導的家住魯山縣堯山鎮鐵匠爐村18歲的女孩崔甲麗,生活在貧困的家庭裡,但今年高考以651分的好成績被同濟大學錄取。「這樣的孩子要是上不了大學太可惜了,咱得幫幫她。」
於素喬老人說,她也是被崔甲麗的一句話所感動:「其實我的願望不僅僅是走進大學,我還想考研,想以更好、更多的知識服務社會,並感恩那些生活中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於素喬老人說她不圖任何回報,但希望接受捐助的貧困大學新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將來回報社會。
據了解,於素喬老人是本次活動開展以來年齡最大的捐款者。(平頂山晚報記者 高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