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巴西釋放近萬隻有益蚊子對抗登革熱,時長約54秒
巴西生物學家裡貝羅10月2日說,研究人員已經在裡約北部圖比亞坎加地區投放了1萬隻「良性」蚊子,以期抑制登革熱病毒傳播。裡貝羅說,投放的伊蚊在實驗室感染了細胞間細菌「沃爾巴克氏體細菌」。這種細菌就像是疫苗,能夠阻止登革熱病毒在伊蚊及其後代體內繁殖。研究人員希望,到明年,圖比亞坎加地區的絕大多數蚊子不再攜帶登革熱病毒。
在經過兩年的試驗後,巴西成為首個使用這種創新方法應對登革熱的南美國家,之前,這種方法已經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國應用。巴西是全球報告登革熱病例最多的國家。2009年至今,巴西已出現320萬例病例和約800例死亡病例。
巴西找到了對抗登革熱病毒的辦法,而在我們國內,同樣也找到了相應辦法。在廣州市蘿崗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城加速器園區的一棟大樓內,藏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廠。每周,這裡生產出50萬甚至上百萬隻「絕育」蚊子,被送往廣州南沙沙仔島釋放。這些「絕育」蚊子是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白紋伊蚊雄蚊。這是沃爾巴克氏體技術控制蚊媒及阻斷登革熱項目在國內的第一次田間試驗,目前局部地區的種群壓制效果已經超過90%。
在廣州沙仔島釋放的這些「絕育蚊子」,如何抵抗登革熱?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在自然界節肢動物體內廣泛存在的、接近立克次體,並能經卵傳遞的革蘭氏陰性胞內共生菌。它天然存在於全球約65%的昆蟲種群和28%的蚊蟲種類中,攜帶不同型別沃爾巴克氏體的雌雄昆蟲交配後產生的卵不發育。沃爾巴克氏體如同「疫苗」一樣阻隔病毒,使這些蚊子無法把登革病毒傳染給人類。
登革熱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屬於黑斑蚊(也稱艾迪斯蚊、伊蚊)的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其他健康的人可能因這隻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溢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登革熱產生的併發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
原理:影響蚊子繁殖沃爾巴克氏菌可在60%的昆蟲體內找到,可阻斷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體內的繁殖。
此外,沃爾巴克氏菌具有極強的繁殖性。當被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授精時,體內沒有該菌的雌性蚊子所排卵子不會形成幼蟲。當雄性與雌性蚊子都攜有沃爾巴克氏菌或只要雌性蚊子感染該菌,其後代都將攜有沃爾巴克氏菌。
所以,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會逐漸佔據支配地位,即便研究人員不再繼續釋放受感染的蚊子。
微主編:王 巖
微編輯:潘笑怡
來 源:綜合澎湃新聞網、南方都市報、騰訊新聞網
關注葫蘆島晚報官方平臺可收穫本地和外地的搶眼新聞。
關注王總編給你講作文不僅能獲得作文寫作技巧,更能看到與生活相關的各種貼心資訊。
關注我們,給你最有益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