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戰大片《決戰中途島》在國內上映已經5天,票房達到了1.3億,這個表現應該說還是中規中矩。下邊的評論就熱鬧多了,一面是好評如雲,如劇情震撼,特效很棒,人物性格鮮明,堪稱良心大片;另一面的差評也很多,如對歷史亂發明,基礎軍事知識欠缺,建模和道具隨心所欲,是天馬行空的爛片。
要是仔細去分析,兩方面說法都有道理,至少瑕瑜互見的評論是站得住的。作為一部歷史片,追求基本的歷史真實是必須的,否則就不成其為歷史片。但是完全做到歷史真實也不可能,沒有那種上帝視角的環境,否則只能去看紀錄片。同時作為商業故事片,需具備構造強烈衝突表現的典型性和藝術性,這樣就要容忍一定程度上的藝術虛構。但是虛構的程度過高,又會大大衝淡了歷史電影的真實感。上述的諸多元素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和衝突的,這就更使評論一部電影的優劣顯得困難。
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經典電視劇《紅樓夢》,匯集了當時內地影視界的精兵強將,連沈從文老先生都要上去顧問,觀眾對之更是寄寓了厚望。然而電視劇拍攝完成在電視臺播放後,卻招來了無數的罵聲,據說觀眾的批評信件像雪片般飛來。如竟然膽敢亂改原著後半段,既對不起曹大師,也對不起高上手;對四大豪門鐘鼎之家的表現不到位;演員的妝容服飾也不好;大觀園建得有毛病,資深紅迷能舉出一堆這個那個的缺陷等。
特別是很多觀眾無法容忍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哪裡是什麼神仙般的妹妹,簡直就是成天耍小性尖酸刻薄哭啼啼的神經病,寶玉哥哥愛上這麼一個人那真是廢柴呀!也有對張莉飾演的薛寶釵不滿的,「面如銀盤,眼若流珠」的形象是有了,但實在是拿腔作調,全無可愛之處。至於其他的批評也是林林總總,有的甚至把這部電視劇說得一無是處。
然而過了20多年後,87版電視劇《紅樓夢》卻被捧成了無法超越的經典,連那些主要演員的人生命運也被一一和劇中人物對號入座,引來了無數人的懷念唏噓。至於劇中曾經被批得體無完膚的種種不是之處,現在很少有人提了,甚至是知道也不說。看看,這是何等的冰火兩重天!
影視劇首先是藝術載體,無論何種題材都要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而藝術形式則是時代的產物,不同時代的藝術形式也不同,它體現的是當代人的藝術理解。歷史一旦發生就無法改變,但後人對歷史有不同時代的理解和表現,由此創造出來的藝術載體也必須和時代緊密聯繫,由此出發來進行評價。如果只是一味強調要對歷史進行完全復原,那這就不是藝術了,甚至也不會出現很多人所要求的作品。這就是人類發展規律,一個聽慣了見慣了的大詞,實際就是常識,但仍被無數人所無視。
回到電影《決戰中途島》。誠然,這部影片也有不少硬傷,如出現5艘「大和」級戰列艦、日本海軍服裝混亂、空戰武器表現錯置、拔高山口多聞史實亂入等等。上述確實是毛病,需要加以釐清,也有助於普及這段很多人並不太熟悉的歷史。同時也要看到,這部電影在藝術上還是具備了一些獨特的地方,特別是在戰爭情節表現上充分發揮了當代媒體技術,堪稱驚心動魄,讓觀眾看得非常過癮。藝術的特徵就是要能打動人、感染人,我相信,被電影《決戰中途島》所感染的觀眾也不在少數,他們會有自己的評說。
當時空拉長一段距離後,時代氛圍不同了,評價歷史就會趨向客觀和寬容,有些東西也看得更清楚。電視劇《紅樓夢》如此,電影《決戰中途島》亦不會例外。抬望眼,就像一休哥說的那樣:不要著急,不要著急,休息,休息一會兒。
沈聽雪的歷史文集,喜歡本號文章者可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為防萬一失聯,請新老朋友關註上面備用號「沈聽雪之江東子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