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佛祖保佑我們】,再點擊「關注」,好文章大家齊分享!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據外媒報導,由於美國懲罰歐盟對空客公司的長期補貼,導致歐洲多國的葡萄酒出口面臨嚴重的困境。美國此次的制裁大棒砸得非常狠,對德國、法國的酒類商品加收了四分之一的費用。
法國還好說,葡萄酒馳名世界,調整一下方向就能應對,但是德國就很難受了,為了減少損失,一些德國酒莊直接退出了美國市場,有的商家甚至把整個品牌的產品都撤了,還有部分德國酒莊雖然沒有撤出美國市場,但是也改變了模式,勉強維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酒商開始計劃轉移供應重心,把目光移向了中方市場。中德合作的底子是非常不錯的,除了廣為人知的汽車領域之外,酒類商品合作的規模也非常大。在大部分人的普遍印象中,德國最為人熟知的酒類產品是啤酒,但實際上,葡萄酒出口量也非常大,早就是我們的十大葡萄酒進口國了。
既然有這麼好的底子,德國就不會不好好利用,近年來,德國向中方出口葡萄酒的數量,呈緩慢上升態勢,目前1年已經超過了上萬億人民幣,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並且現在這個機會對於德國來說,也非常有利。
我們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葡萄酒消費國,前些日子,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遭到反制,市場上出現了空缺,正需要其他國家的葡萄酒填補。法國等傳統葡萄酒出口國都在積極爭取,包括塞爾維亞等小國,也在探尋合作方向。
德國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14億人口的市場是個什麼概念,相信德國人是非常了解的,在各行各業,只要能夠把產品送到這個大市場中,基本都不愁銷量。反過來看,能夠出現一定的空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只要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擴大合作的規模,一旦穩定下來,那就是長期生意,非常踏實。
這一切都跟美國有著直接關係,澳大利亞葡萄酒受到反制,就是因為澳大利亞配合美國搞事情,而美國又把德國給制裁了,德國正好就有機會填補澳大利亞葡萄酒的空白,繞了一圈,澳大利亞白白損失了大筆訂單。
看起來就像是美國和德國故意給澳大利亞挖坑一樣,但實際上,這種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比如說在半導體領域,美國不讓其他國家的供應商供貨,自己卻批准了美國企業的申請,能夠向華企供貨。
可以說,這已經是美國的慣用伎倆了,澳大利亞對美國的唯命是從,換來的是市場份額不斷被其他國家蠶食,澳大利亞走到現在這一步,也怪不得別人,澳大利亞心甘情願為美國付出,那麼日子不好過了就去找美國解決。就現在這個情況,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把的賺錢機會拱手讓人。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