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要制裁歐盟?關鍵時刻,普京或要對德國反擊了!

2021-02-15 德國華人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洲各國正在全力抗擊第二波疫情,俄羅斯的反擊卻突然要來了。

對於歐盟的關鍵成員國——德意志來說,這次的反擊具有很強烈的針對性。可以說,事情就是因德國而起的,俄羅斯只不過是採取了"對等反制"而已。

根據環球網10月18號報導,俄羅斯常駐歐盟代表弗拉基米爾·奇若夫日前向媒體表示,莫斯科將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歐盟此前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

按照奇若夫的說法,俄方是被迫採取反制措施,並且這種措施很可能會影響到俄德、俄法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俄羅斯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歐盟對俄羅斯做了什麼?

兩三天前,也就是本月15號,歐盟理事會發布新聞公告表示:即日起將會對6名俄羅斯官員,及一家研究機構實施限制性措施。這是歐盟單方面對俄羅斯開展的新制裁,原因還是此前一直被討論的納瓦利內中毒事件。

納瓦利內是俄羅斯重要的反對派人士,今年8月份突然在俄羅斯境內"病倒",並且在送往德國治療之後被查出中了諾維喬克神經毒素。

德國方面堅持認為是普京政府對反對派人士動的手,儘管莫斯科多次否認,卻苦於沒有證據來證明。

順便提一句,為了向俄羅斯施壓,德國此前還試圖暫停"北溪-2"天然氣項目。

總之,從8月份至今,事情過去快兩個月了,德國與俄羅斯之間還沒有達成"和解",歐盟也在幾天前正式宣布制裁俄羅斯6名官員和研究機構。

於是,俄羅斯才宣布要做出"對等的反制措施"。

所以說,這回可能輪到歐盟要被俄羅斯制裁了。如果俄羅斯真要如此"報復"歐盟,結果會怎麼樣?

從事情的嚴重程度來看,兩方並不會有嚴重損失。這件事本身不涉及經濟,也和軍事無關,其實是一起涉及一點點政治外交的"名譽"案件。

歐盟制裁俄羅斯6名官員,對經常受到美國制裁的俄羅斯來說,算什麼大事嗎?而俄羅斯現在要採取對等措施反擊歐盟,為的也不過是證明自己確實沒下毒而已。

唯一可能受到影響的,應該是德國,因為最開始指控俄羅斯下毒的,就是柏林。德國把事情不斷鬧大,捅進了歐盟,這才引起歐洲國家的注意。

結果,俄羅斯的態度很明顯,沒做就是沒做,你制裁我我也不承認!我還得反過來制裁你!

到頭來,一開始"挑事兒"的德國反倒可能成為歐盟質疑的對象。

其實案件發展至今,我們應該能意識到,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只是表面現象,這起案件本質上是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互相試探。

以前俄羅斯是歐洲各國的敵人,現在要想做朋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歐盟要想與俄羅斯合作,就必須先確保俄羅斯不會再有侵略和打擊歐洲各國的野心。

從過程來看,俄羅斯的表現確實挺讓歐洲人放心。俄羅斯身正不怕影子斜,既堅決否認,又有力量做出對等反擊。這樣一來,歐盟可能也不得不承認,普京確實是清白的了。而且,普京也確實不是軟柿子。

  自助的時代已來臨!為您推薦一款免費且方便快捷的德國分類信息發布平臺,沒錯,就是下面這個,速速點擊下圖,開始自主發帖吧!

相關焦點

  • 西方對俄羅斯制裁沒等讓普京屈服,德國讓喊損失慘重要求全面取消
    於是歐盟為烏克蘭制裁俄羅斯多年,可惜的是西方對俄羅斯制裁沒等讓普京屈服,德國讓喊損失慘重要求全面取消。這種主張在2020年底的時候公開的喊出來,在德國聯邦議院的一名議員已公開要求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西方陣營內爭端不少德國稱:反俄制裁是一項愚蠢的決定,簡單一點說,無意義的對俄羅斯恐懼症讓人感到厭倦。如今普通德國人正在遭受苦難。所謂制裁說是「懲罰」俄羅斯,實為歐盟國家「懲罰」自己。
  • 普京發動「雷霆反擊」,當著歐盟外長的面,給了西方「一耳光」
    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月5日,俄羅斯驅逐了3名德國、波蘭和瑞典的歐洲外交官,理由是他們參與了未經批准的遊行示威。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正在訪問莫斯科。當著歐盟外長的面,普京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驅逐了3名歐洲外交官,足以看出普京這次是真的怒了。而普京此次如此生氣,還要從1月下旬的一場遊行示威活動說起。
  • 倒向俄羅斯?歐盟24國集體對美亮劍,拒不對美妥協打響反擊
    然而令所有國家沒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在「北溪-2」開工一段時間後,才開始出手幹預,試圖讓俄羅斯等國賠得血本無歸。這自然也引起了歐盟各國的不滿,然而美國卻選擇無視,甚至試圖通過更嚴厲的制裁措施來逼停該項目。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稱,在「北溪-2」項目接近尾聲之際,美國再次試圖阻止該項目的完工,從而引發來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各國的不滿。
  • 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屬於相互傷害,沒讓普京喊痛,先讓自家損失慘重
    ,還不斷找新理由實施新的制裁措施,在2020年的時候,歐盟為中毒事件制裁俄羅斯,讓人有點意外的是,有關行動受到了義大利的反對。美俄對峙這回義大利非要唱反調,主要經濟損失不能承受,對俄羅斯的制裁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俄羅斯製造麻煩的同時,也給許多歐洲國家製造了難題,其中義大利來說麻煩就相當大,從貿易和經濟角度看,俄羅斯是義大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其市場一直吸引著義大利公司,制裁直接影響到了義大利農業部門,已失去了對俄羅斯的農產品出口,受制裁影響,整體出口下降了三分之一,每年損失超過200億歐元
  • 俄羅斯回擊西方制裁行動,或導致歐能源價格上漲
  • 美國制裁俄,德國、瑞典、波蘭、愛沙尼亞跟風!普京反應強烈
    忍無可忍的俄羅斯人終將做出反擊舉動,「打仗先打突前部」,普京做到了。就俄驅逐愛沙尼亞駐俄使館外交官一事,俄外交發言人扎哈羅娃給出了官方解釋:她表示愛沙尼亞驅逐俄外交官在先,其目的是向美國表忠心。作為回應,莫斯科不得不重複前者的動作。扎哈羅娃特別強調:被愛沙尼亞驅逐的俄外交官其本職工作是負責文化、教育,而這正是兩國合作的領域。
  • 川普下臺一個月,俄羅斯拉攏美國,普京態度變了
    1月26日,拜登執掌美國的第七天,普京與這位新美國總統進行了交流。雖然俄羅斯形容這場對話的用詞是「坦誠而有序」,但實際上,雙方可謂是唇槍舌劍。吵歸吵,鬧歸鬧,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雖然拜登給了普京不少下馬威,但在明面上,兩人並沒有破口大罵。首次交鋒,拜登就對普京釋放了強硬信號。
  • 歐盟27國一致同意制裁俄羅斯
    歐盟外長理事會會議當地時間22日決定,將對與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事件有關的俄方人員實施制裁,但沒有公布具體的人員名單。在當天的會上,歐盟27個成員國外長重點就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進行了討論。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各國外長一致認為,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正在逐漸疏遠,俄羅斯並不願與歐盟合作,相反,俄羅斯選擇的是對抗。他說,各國外長現已就對俄方有關人員實施制裁達成「政治共識」,該提議尚需歐盟理事會書面批准才能正式生效。近段時間以來,歐盟與俄羅斯關係因納瓦利內事件日趨緊張。
  • 非要和俄羅斯過不去?歐盟和美國接連亮劍,俄外長火了!撂下重話
    近段時間以來,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日趨緊張,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此前曾發出「斷交警告」,歐盟官員近日又透露,歐盟計劃近期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
  • 威脅斷絕關係 俄羅斯與歐盟僅是互相放狠話?
    ,如果歐盟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並威脅到其敏感經濟領域,俄羅斯不排除與歐盟斷絕關係的可能性。但是與此同時俄羅斯也非常清楚,現在與歐盟之間是要更多地試圖來維持關係。首先俄羅斯在與歐盟進行溝通的方面是有一定的底氣的。大家都可以看到此前歐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到俄羅斯進行訪問,其實是在一系列的地區問題上對俄羅斯有剛需,不管是涉及到烏克蘭的問題,還是涉及到伊核協議的問題,乃至中東利比亞和敘利亞等一系列的問題,歐盟方面都需要與俄羅斯來進行溝通。
  • 世界發生三件事,普京對默克爾攤牌,英國拍美國馬屁
    2月19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宣布,俄歐關係已被「撕得粉碎」。話越短,事越大。拉夫羅夫的一番表態,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英、法、德、意、日、澳、加拿大正在召開七國峰會,普京卻出人意料地攤牌了。要知道,雖然美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死對頭,但俄歐關係卻一直若即若離,川普時代,馬克龍、默克爾還想過「重新擁抱俄羅斯」。
  • 德國發話了:俄羅斯不能入群 美國支持也不行
    最近美國和德國關係,成了國際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大家看到的是——默克爾和川普個人關係不睦;美國要制裁和俄羅斯發展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公司;兩國在軍費上談不攏,以至於美軍要從德國撤退近萬人。確實,這些都是兩國的重大分歧,毫無疑問影響了盟友關係。
  • 批評高官們對食品價格上漲不聞不問,普京總統就沒有責任?
    ,普京總統的支持率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但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美國和歐盟開始制裁俄羅斯,加之國際能源價格下跌,所謂的「普京經濟學」破產,經濟衰退、失業率上漲、通過膨脹,在短暫的興奮之後,俄羅斯人很快要為自己的生活質量下降發愁了。
  • 美國制裁俄羅斯,愛沙尼亞也來跟風,輪到普京面臨「八國聯軍」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前不久,俄羅斯以私自參加非法集會的原因驅逐了三名歐洲外交官,分別為德國、波蘭與瑞典的三國外交人員。他們參加俄方反對派舉辦的集會,違背了外交規則,俄方驅逐合情合理。不過此舉卻引發德、波、瑞三國的不滿,並選擇與俄方同樣的方式——驅逐外交官來報復。
  • 美國這是要把俄羅斯雙手送給中國?大年初一的禮物,收還是收呢?
    大年初一,俄羅斯外長一語驚人,令中國人對其的硬氣羨慕不已,也為美國這個剛上任的新總統為中國送上的春節大禮,開心不已:俄羅斯已經做好準備與歐盟斷絕關係。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社交媒體平臺YouTube頻道《索洛維約夫直播》的節目上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如果歐盟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並威脅到某些敏感的經濟領域,俄羅斯將不排除與歐盟斷絕關係。如果你想要得到和平,就要為戰爭做好準備。
  • 「德國不是美國的第51個州」!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德國-俄羅斯外貿商會主席就美國持續反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喊話德國政府,直指「德國不是美國的第51個州」,德國在能源政策上不應屈服於任何國家綜合今日俄羅斯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德國-俄羅斯外貿商會是一個德國的貿易遊說組織。這一組織21日發表聲明稱,美國企圖影響德國能源政策的做法破壞了跨大西洋聯盟,降低德國民眾的信任感。商會主席馬蒂亞斯表示:「在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問題上,德國不應受到別國的支配或影響,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都是如此。德國不是美國的第51個州。
  • 歐盟對中國這個最新制裁,真的是蠢到家了!
    7月31日發布了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盟以網絡攻擊為由制裁中方有關個人和實體答記者問。問:7月30日,歐盟方面以從事網絡攻擊活動為由,決定對包括中方個人和實體在內的有關人員和機構實施制裁。這是歐盟首次針對網絡攻擊使用制裁工具。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也是黑客攻擊的最大受害國之一,始終依法打擊一切形式的網絡黑客攻擊行為。我們也一貫主張,國際社會應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合作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安全,反對動輒訴諸單邊制裁措施。
  • 德國:"中國太大、經濟太強、科技太先進,制裁了也沒用"
    儘管美國已經就香港問題對中國實施所謂的制裁,但這次德國依舊不跟。
  • 歐洲議會緊急介入叫停「北溪」工程,沒給德國第二條路
    據歐洲媒體報導,目前德國和美國因為"北溪-2"天然氣工程結下的政治矛盾隨著川普下臺似乎要告一段落了。最後默克爾頂住了來自美國的壓力,在蓬佩奧出動四項制裁後仍沒有屈服;截止本月中旬,該工程的完成進度為94%,全程只差丹麥線的部分管道鋪設後即可"通氣",歐洲馬上要進入全面和俄合作時期。
  • 20年12月18日:在德國(歐盟)準備向亞太派軍艦的背後,是北約準備強行與西太縫合,軍事支撐日本、印度、甚至越南
    在德國(歐盟)準備向亞太派軍艦的背後,是北約準備強行與西太縫合,軍事支撐日本、印度、甚至越南東方時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