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得一票,美國被空前孤立

2021-02-15 長安街知事
「14日,安理會就美國提出的延長對伊武器禁運決議草案進行過表決,13個安理會成員明確不支持這份決議草案,美國僅得到1票支持,被空前孤立。這充分說明,美方單邊立場同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背道而馳」……

8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8月2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向本月安理會輪值主席致函,正式要求啟動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規定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並宣稱30天內安理會將恢復以往全部對伊制裁措施。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致函。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已表明中方立場。我們多次強調,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已放棄作為全面協議參與國的權利,沒有要求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資格。全面協議參與方和絕大多數安理會成員都認為美方要求不具任何法律基礎,「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並未啟動。

「據我了解,包括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伊朗等有關各方已致函安理會主席,英法德三國外長也發表聲明,對美方舉動表明反對態度。」趙立堅說。

趙立堅指出,美國要求安理會恢復對伊制裁,完全是出於實現自身政治目的的政治操弄。美國背信棄義、退群毀約、損害多邊主義和安理會權威、破壞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美方推動決議也好、向安理會致函也罷,都不能為其上述行徑披上合法外衣。

趙立堅說,8月14日,安理會就美國提出的延長對伊武器禁運決議草案進行過表決,13個安理會成員明確不支持這份決議草案,美國僅得到1票支持,被空前孤立。這充分說明,美方單邊立場同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背道而馳,美方破壞全面協議的企圖不可能得逞。我們敦促美方不要再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韙,否則必然再次碰壁。

趙立堅強調,解決伊核問題靠的是平等對話和坦誠協商,從來不是制裁施壓甚至軍事威脅。中方始終願從維護全面協議和安理會決議權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出發,同有關各方一道,共同找到妥善解決辦法,推動伊核問題政治外交解決進程。

相關焦點

  • 德國在歐盟遭空前孤立,北溪二號告急,俄警告: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北溪2號」項目是德國和俄羅斯之間有關天然氣管道合作的重要項目,這一項目如果成功實施,那麼整個歐洲大陸的天然氣供應都將受益,對於歐洲與俄羅斯而言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但是由於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 「全球反抗」,美國被孤立了!
    美國被孤立了。 是美國《華盛頓郵報》說的。
  • 美媒:川普已被孤立,歐洲盟友不指望美國領導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在國內四面楚歌,川普發現自己在國外也被孤立。」
  • 臺媒:美國回來了,臺灣呢?
    的文章稱,去除了美國靠山的假象,蔡英文當局政策會顯現空前國際孤立的真相,臺灣民眾也會看得一清二楚。全文摘編如下: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鄭重宣布,美國回來了。意思是經過川普總統四年「亂政」,美國現在終於回來了。同理,受美國直接影響的臺灣地區,在川普政府誘導下一連串胡作非為的蔡英文當局,現在別無選擇,也只能跟著回來了。
  • 孤立中國?將令全世界人受苦!
    2月21日,德國《商報》網站刊登記者延斯·明希拉特的採訪報導,題為《「孤立中國將令所有人受苦」》。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警告:歐洲人不要參與美國政府的對華孤立政策。他對記者說:「如果歐洲和美國試圖在經濟上孤立中國,將會給有關各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菲斯特指出:「歐洲和美國在對華經濟關係中獲得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不同。」
  • 為什麼聯合國「五常」有一票否決權?
    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的決議有一票否決權。當時這個規定出臺時遭到了很多國家的反對,即使是中美英法四個國家的代表中也有不少人反對。比如中國代表團的胡適先生就為了反對「一票否決權」而拒絕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
  • 流浪動物領養熱情空前高漲,收容所幾乎被「搬」空
    由於新冠疫情爆發的緣故,美國的大部分動物收容所都不得不暫時關閉。
  • 「獅子洋飛航」春節旅遊、回家,一票易得!
    往年很多回家過春節的臺胞、趁春節出國旅遊的朋友,總是抱怨獅子洋飛航船票太難買,一班船就那麼兩三百個船位太難搶了。春節旅遊、回家,一票易得,告別擁堵,獅子洋飛航幫到你!
  • 英國再次回歸「光榮孤立」?細數幾十年來英國與歐盟的愛恨情仇
    英國終於得償所願了,英國當年費心費力想要加入歐盟,現在為啥又這麼急於脫身呢,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英國與歐盟的愛恨情仇。光榮孤立說到英國和歐洲的關係,不得不提一下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光榮孤立」。光榮孤立政策是19世紀晚期,英國在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和索爾茲伯裡侯爵任內奉行的一項外交政策。雖然是「光榮孤立」但是英國對歐洲事務也沒少摻和,基本上就是相當老大又不想擔責任。
  • 春節旅遊、回家,一票易得
    春節我要去旅遊,春節我要回家,一票難求。往年很多回家過春節的臺胞、趁春節出國旅遊的朋友,總是抱怨獅子洋飛航船票太難買,一班船就那麼兩三百個船位太難搶了。今天小編要告訴您,獅子洋飛航2016年春節船票2015年12月1日起即可開始購票,預售期由30天延長至60天。
  • 聯合國五常默契配合,永遠四票通過一票否決,印度總被拒之門外
    分別是: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與美國。那麼為什麼要說「五常」厲害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五常」手中,掌握著一票否決權。任何決議的通過都要得到「五常」的一致通過才行,只要「五常」當中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那麼這項決議就不會通過。正是因為「五常」的地位非常高,世界很多國家擠破腦袋都想進入,甚至還有國家組成聯盟集體請求加入「五常」,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成功。
  • 這次,美國站到了169國的對立面
    該決議以169票贊成、2票反對獲得壓倒性多數通過,僅美國和以色列投下了反對票,烏克蘭和匈牙利棄權。△圖中綠色為贊成票,紅色為反對票,僅美國和以色列投下了反對票。敦促會員國致力於讓所有國家及時獲得優質、安全、有效和負擔得起的診斷工具、治療方法、藥物和疫苗。美聯社報導稱,美國曾試圖在決議內容中刪除多個段落,結果被壓倒性多數所擊敗,最終未能得逞。相反,古巴的一項合理提議卻在決議中被接受。
  • 俄羅斯:反對限制五常任何特權,包括一票否決權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葉夫斯季格涅耶娃(Anna Evstigneyeva)在聯大會議上發言時表示,俄羅斯反對任何會侵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特權的想法,包括一票否決權
  • 開放or孤立:從徵服全球的BTS到暴虐無道的川普
    2019年在美國加州玫瑰碗一口氣連開兩場演唱會,坐無虛席,一票難求。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是在奉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沙烏地阿拉伯,BTS依然萬眾期待。2019年當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沙特時,力主革新的王儲薩勒曼當面表白,並要求文總統一定要把BTS帶來!於是乎,一個韓國流行音樂男團居然在極端保守的沙特開了第一場大型演唱會!
  • 美國官媒為了反華,不惜讓美國人口滅絕
    我們先來看下圖這篇「美國之音」在昨晚(1月31日)發布的文章,題目為「中國的抗疫絕招與人類文明的反差」。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中國的嚴格防疫措施是「與人類文明格格不入」的,因為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為了防疫而禁止本國公民返國並禁止疫區的人外出尋求治療的國家」,而且中國在疫情暴發之後還採取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封城措施」,這種對待生命和尊嚴的做法「令文明世界感到震驚」。
  • 《人民公敵》:「孤立」的人集中到了這裡
    人都以為多數人的公論總是不錯的,而《人民公敵》裡,當眾叛親離的斯多克芒喊著:「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時,100多年前的社會問題劇,在畫風簡潔的歐洲現代劇場上由奧斯特瑪雅注入新鮮的血液後容光煥發,核心的問題直指當下。當我們面臨真理和利益的選擇,是否會站在多數人陣營的對面呢?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熱情遞交入會申請,被中方直接一票否決:孟晚舟的帳還沒算
    但是美國在退群之餘,卻又念念不忘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據悉,不久前美國再次提交了進入上合組織的申請,但是卻遭到了中俄兩國的一票否決,再次駁回了美國的申請要求,而我們和俄羅斯給出的理由也簡單明了,那就是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必須要維護和平穩定,為全球治理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美國在這點上很明顯是不符合標準的。
  • 中俄反對、歐洲盟友全跑票,美國這下尷尬了……
    紐約當地時間8月14日下午,北京時間今天凌晨,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提出的「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草案要想獲得通過,必須得到9票贊成、且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無一反對。最終,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只有美國和多米尼加共和國投了贊成票,俄羅斯和中國投反對票,法國、英國以及其餘9個非常任理事國都投了棄權票,這一決議草案沒有獲得通過。
  • 全球國際航班可視追蹤圖,真實呈現「一票難求」!
    就知道為什麼「一票難求」了!小編還分享了全球航班可視追蹤圖,圖片很壯觀,內心很崩潰。全球航班數將在5月份繼續下降,尤其是在美國這樣的重災區。首先,一票難求。當你千辛萬苦用高昂的價格淘到一張的時候,這張票可能充滿無數變數,會被臨時取消嗎?中轉國會滯留嗎?會被遣返會出發地嗎?健康碼填對了嗎?很不幸:這一切皆有可能!(為破此局,下一篇攻略在路上...)「美國戀家網」 將匯總各航司可飛的航班信息、中轉注意事項、航線推薦。下一期,如何買到一張「可以回家」的機票?
  • 專欄 | 林沛理:美國人與集體愚昧
    前副總統拜登在大選擊敗現任總統川普,美國的民主總算逃過一劫,但由於沒有出現「山泥傾瀉式的大勝」(landslide victory),未能向全球發出美國民主已經迷途知返和撥亂反正的明確信息。在美國社會的有識之士當中,認為這次選舉是美國人的驕傲並不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