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斯瑪雅導演、邵賓納劇院、駐院演員克裡斯託夫·格溫達、英戈·許爾斯曼等人主演的《人民公敵》本周末於北京國家大劇院持續上演。
《人民公敵》海報
《人民公敵》講述的是醫生斯多克芒生活的海濱小鎮興辦起一個供人療養的溫泉浴場,一場水源汙染卻引發各方爭論和博弈的故事。斯多克芒發現浴場水源和飲用水源被汙染之後,意欲披露此事,不想卻遭到另有打算的官僚和民眾的強烈反對,成為眾矢之的「人民公敵」。
《人民公敵》劇照
19世紀的故事背景變成當時當下,易卜生的」陳年普洱「在奧斯特瑪雅的「茶杯」中回甘,經典重塑。近150分鐘的現場演出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關於社會與真相的問題在劇場裡被提出——這個經濟為先的時代下、互相牽制掣肘的社會裡,事件的真相到底能有多透明?當我們面對誠實與盲從並行的矛盾時,人們又該如何抉擇?
奧斯特瑪雅用他擅長當代的、實驗性的戲劇語彙搭建了一個立足現代的開放式舞臺空間:墨黑的牆壁上隨處可見略顯「金屬感」的信手塗鴉,以及延展的室內設計。兩張黑色皮沙發、兩張拼接的棕色木桌、幾把椅子、一張矮茶几,佐以細緻生活的小道具,就構成斯多克芒家的全部生活基礎。
《人民公敵》劇照
昏黃又柔和的燈光下,演員們在臺上引喉高歌、惡劣鬥毆、即興饒舌、刷牆潑墨。其中不乏奧斯特瑪雅「親密與暴力」的戲劇美學表達,例如當觀眾在舞臺上看到霍夫斯達與斯多克芒太太在編輯室裡那突發一吻,難免腎上腺素飆升。看到兄弟二人因汙染事件大打出手,不歡而散,又心中捏一把汗。斯多克芒一拳打在牆上,舞臺上轉動的呼吸著的燈光下粉塵飛揚,忽然舞臺上的麥克風又把斯多克芒家變成搖滾樂演奏現場。現代劇場的舞臺,瞬息萬變。
隨著劇情推進演員開始「明目張胆」的換景,有源與無源搖滾音樂自然流轉下,畢凌和霍夫斯達為關於汙染的報告發表與否用激烈的肢體動作代替了無聲的爭吵,當歌詞唱著:「這是倖存者的遊戲 」時,斯多克芒決定召開公民大會。演員提著油漆桶把舞臺刷上大片的白,一種壓迫與毀滅的壓抑感撲面而來。被塗抹遮蓋的只是牆壁?而真理是否能被埋藏?
奧斯特瑪雅在易卜生的原本上大刀闊斧,精煉語言,將故事聚焦,更是重寫了原劇的第四幕,賦予了《人民公敵》最直接的當代視角。當觀眾席的場燈被提前打亮,斯多克芒的公民大會以「社會實驗」向劇場的開炮。
《人民公敵》劇照
最開始安撫斯多克芒「大多數人在你身後」的報社人員變成了市民,在臺下喊著:「斯多克芒!你是要公然宣揚法西斯!」「你與大多數人為敵!」
捍衛真理的斯多克芒高呼:「多數派從來沒有公理。」「少數派總是對的。」
劇場裡,觀眾也議論紛紛,宛如一場「真理」辯論賽。
導演 奧斯特瑪雅 個人照
世間有一種最通行的迷信,叫做「服從多數的迷信」。人都以為多數人的公論總是不錯的,而《人民公敵》裡,當眾叛親離的斯多克芒喊著:「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時,100多年前的社會問題劇,在畫風簡潔的歐洲現代劇場上由奧斯特瑪雅注入新鮮的血液後容光煥發,核心的問題直指當下。當我們面臨真理和利益的選擇,是否會站在多數人陣營的對面呢?
易卜生的戲劇裡沒有烏託邦,奧斯特瑪雅這次將我們從現實的夢境裡喚醒。當少數人權益面對多數人的利益,刀刀帶血的據理力爭中,我們該捍衛真理還是選擇大多數人?依舊是人的困境,是少數人權力的爭奪戰。
「孤立的人」集中到了這裡。
漆黑的劇場裡,我們似乎也從戲劇中看到了自己。
撰稿:孟京輝戲劇工作室 丁小真
(圖片皆來自網際網路)
諮詢、投稿、轉載或商務合作請添加小編:NB-d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