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重走六十年代之路,從同性戀運動的中心走到黑人民權運動的腹地,從身份政治的認同到向傳統家庭的回歸。這背後昭然若揭的是美國主流價值觀,黑人同性戀的身份只是「政治正確」的最恰當表達。
當21世紀即將走向第二十個年頭,叩訪六十年代成為一種需要,因為六十年代的遺產已經成為可感知的事實,它直指著當下的現實——在家庭結構愈加被衝擊,種族歧視仍然存在,平權運動仍在進行的今天,青春又將在何處安放。
參考文獻:
[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著,《極端的年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2](法)福柯著,佘碧平譯,《性經驗史 第2卷 快感的享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3] Sam Kashner, Dangerous Talent,Vanity Fair 2005.3.
[4]Les Fabian Brathwaite, Hays'd: Decoding the Classics—『Rebel Without a Cause』, IndieWire, 2014.
[5]Vito·Russo,The Celluloid Closet:Homosexuality in the Movies,HarperPaperbacks, 1987.
投稿及其他事務請至「幕味兒」工作郵箱
movie195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