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綜藝節目《奇葩說》的一個辯題:「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你支持嗎?」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在網上也是吵聲一片。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也很多。
支持的人表示:畢竟老人也要有自己的晚年生活,我們所想的含飴弄孫,並不一定是父母想要的;反方觀點就認為:中國父母都是演技派,嘴上說想和老夥伴去養老院,其實是不想給兒女添麻煩。
也有人說,「許多人不支持父母去養老院,初衷並不是為父母考慮,而是怕被外人戳脊梁骨,說這家孩子不孝順。」也就是說,不讓爸媽去,真不是擔心他們在養老院寂寞,而是犧牲他們的自主選擇權,來維護自己的面子,這樣特別自私。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在永愛君看來,吵來吵去,是大家把「養老院」這三個字當成了貶義詞,在人為黑化「養老院」。在大多數人看來,父母進了養老院,就意味著被拋棄、遭嫌棄、就會孤零零沒人陪伴。而只有在家裡,子女孫輩陪在身邊,才算是讓老人享清福。
如果把「養老院」換成「環球旅行」,永愛君認為很多辯手的論據也就不成立了吧。
「養老院」到底是什麼?
永愛君認為,現代的社會條件,子女陪伴父母長輩,普通贍養可以,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子女盡一點綿薄之孝完全不可厚非理,但千萬不能用感情綁架理智,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衰老到不能自理的時候,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有心無力,一方面沒有專業知識、沒有看護能力,即使願意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照顧老人,那麼看護、治療、營養、生活的費用從哪裡來?
當父母不再年輕需要我們照顧他們的時候,永愛君認為給父母長輩一個更加和諧、專業、人性化的養老環境,讓父母有一段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尊嚴,我們也要對「養老院」給予合理的對待和評價。養老院不是牢籠,父母住進養老院也不是永不相見;即使你和父母同住,大多數人每天也跟他們待不上幾個小時。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和團隊,這才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說到底,「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口號,需要一定的資金和社會力量協助完成,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現實。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都會面臨需要其他人幫忙的時候,我們就更應該理性的思考這個問題,不要輕易用情感綁架理性和現實。
時代在進步,人的思想也在逐漸開放。其實很多老人的觀念比年輕人的還要超前。現在許多老人甚至主動提出不與兒女同住,這樣落得清閒也不被人埋怨。
永愛君認為,去孩子家做保姆,操心費力帶孩子,還要擔心婆媳關係,並不是老人唯一的選項。活得最瀟灑的老人,是那種兜裡有錢,還想的開的父母。退休後叫上幾個老夥計、老姐妹,一起娛樂、一起鍛鍊,一起組團旅遊看世界,還可以集體組團去養老院,享受別人的照顧。
其實,老人在養老院,他們可以被更專業的人照顧、護理:有人陪聊陪玩,還有業餘愛好特長班,每到飯點,葷素搭配好,吃完拍拍手還不用洗碗。有個頭疼腦熱的還有專業的醫生護理照顧,隨時觀測血脂血壓,這日子過得其實挺舒坦。有人覺得父母在養老院住著會想孩子。這也非常好解決啊,周一到周五,爸媽住養老院,周六周日接回來,想看孩子看孩子,想看孫子看孫子,豈不完美?
所以永愛君希望爸媽們活得「自私」一點,多為自己活。愛玩就玩,愛熱鬧就熱鬧,想清靜就清靜。
至於去不去養老院,讓父母自己做決定吧。
我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會委屈自己為子女付出的父母,我們應該做到看破他們的「謊言」,捕捉他們最真實的情感。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想好了怎樣去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愛了嗎?在這裡永愛君祝全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