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年會上預測,「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將突破兩個大關:
第一個大關,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3億;
第二個大關,2023年開始,16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每年減少千萬。
截止2019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超過12.6%,很快就會達到14%,也就是中度的老齡化社會。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7%時,即進入「老齡化社會」;當這一比例達到14%時,即成為「老齡社會」;而當其達到21%以上的時候,則成為「超老齡社會」。
可能有人會認為,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房價就能全面下降,那不是挺好的嗎?小馨只能說,你想多了。比如說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但你看上海市中心的房價降下來了嗎?
在老齡化社會之下,房價還是得按著基本規律走,樓市的漲跌總體還是得看經濟、看政策、看人口、看長期規劃。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最近發布了《中國人口報告2020》,文章預測中國未來將落入超低生育率的陷阱。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
老齡化現象攀升,疊加生育率的下降,結果就是,核心城市的房價不斷上漲,對應的是偏遠地區送房子都沒人要。比如黑龍江的鶴崗、雙鴨山;寧夏的石嘴山;陝西銅川等等……這些地方,磚頭錢甚至比房子還貴。
因為四五線小縣城除了要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面對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比如吉林龍井市,廣東揭陽市和湖北洪湖市,是人口減少超過50%的城市,揭陽市過去五年城區常住人口流失更是超過百萬。人都跑沒了,房子自然不值錢。
而一些大城市即便人口老齡化,但依舊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比如,廣東的人口老齡化僅有9%,排在全國倒數第4。
廣東人愛生孩子,再加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流入,是老齡化低的核心原因。所以小馨為什麼一直在推薦大灣區,認為大灣區的房產投資價值要高於長三角,其中一個因素就和這兩個地方的人口結構有關。
投資買房要往一二線大城市走,或者環一線的城市,就是因為這些城市有人口,準確來說有年輕人,年輕人就是未來。
過去那樣閉著眼睛買房就可以賺錢的時代已不復存在。經濟、產業和人口,三大城市基本面將對樓市產生的深遠影響,未來只有在基本面比較好的城市、以合理價格買入的房子才能帶來財富效應。
大灣區就是這樣的好地方,今天我們只覺得廣州、深圳、香港算一線城市,二十年後可能整個大灣區就是一個城市圈。因為這裡人口夠多、夠年輕,而且整個大灣區擁有非常完善發達的軌道交通,能夠輕易帶動周邊產業經濟的發展。而對於那些可以直接承接一線城市資源,甚至未來和一線城市不分彼此的城市,自然也就更值得關注。比如東莞和惠州近五年來房價漲幅不亞於廣州和深圳。
雖說東莞確實不錯,離深圳最近,但房價在環深城市是最高的,部分片區的房價已經趕超深圳龍崗了,升值潛力小。
相比東莞,惠州的價格就親民得多,單價在1-2萬,可能比很多二三線城市房價還要低,但人口和產業基本面更好。更重要的是,和深圳相同的時間距離下,東莞的價格已經到了5萬,而惠州只有一兩萬,隨著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以及深圳對於東進的強烈意願,這樣的倍數差在未來將會顯著縮小。
在大灣區買房中,小馨堅定看好環深城市的潛力,加上價格比深圳便宜很多,未來東莞,惠州,中山的房價的潛力巨大。其中,惠州的升值潛力或最大,其次是中山,東莞。
了解更多大灣區樓市方面的信息可以加小編微信,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也可以拉你進大灣區樓市交流群,跟志同道合小夥伴一起交流探討(裡面有樓市大神在等你喔)掃二維碼入群
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探討大灣區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