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行業研究報告",關注本號。
在崇尚年輕的文化環境中,「老齡化社會」還並未獲得足夠的重視。「老齡化」雖然並非新詞,但置身事外,難免會有距離感,或缺乏真實感。而我們一直「預見」的老齡社會,其實已經「遇見」了,但人們對老齡化群體的認識仍然知之甚少。他們究竟是怎樣的?
PS:我們運營的備用號 行研資本(ID:report18)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處空間,歡迎大家同時關注!
來源:Wavemaker
老齡市場的潛力已不容小覷,但在當下,品牌仍主要聚焦於年輕世代,對老齡化群體的認識仍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時候,他們可能被認為是與時代有距離的、面臨健康困擾、需要被照料、生活略顯孤單乏味、容易輕信受騙等。事實是否如此?他們究竟是怎樣的?所映射出的商機究竟為何?還鮮有全面的研究來揭示。Wavemaker最新發布的《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潛藏價值》第一篇章《重新「遇見」中國的老齡化群體》,邀您一同「重遇」老齡化群體,打破那些可能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老齡化群體是現在增長變量,更是未來的增長常量。
在人口紅利逐步到頂的今天,老齡化群體已是網際網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96% 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
65% 表示「我非常喜歡上網「
40% 表示「通常會網購,如淘寶、拼多多」
48% 表示「通常會用網上支付,如支付寶」
中國真的在變「老」嗎?「老齡化」群體並不這樣認為。
中年「無限」延長,「老」需要重新定義:中年和老年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中年的期限開始不斷延長,而對「步入老齡」的心理感知不斷延後。
生命的長度在伸展,生命的寬度在勃發:他們在人生第二場,更自由、更有底氣地去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活力」已不足以形容他們,老齡化群體的潛力早已迸發。
他們發展了「變老拖延症」——50歲以下都是「青年」,66歲以下仍是「中年」:他們告訴我們,「變老」並不可怕,而是一場值得憧憬和投入的新旅途。
報告索要、諮詢請加行研君微信:report80,歡迎來撩